> 贺虎臣没能劝降凉州卫,对杨麒等人来说也无关痛痒,反正凉州的战役很快就要打响了,这拖不住刘承宗的主力军太久。 随后兵分四股,第一路率先出兵者为贺虎臣,以察哈尔营千总部为先导,沿腾格里沙漠南缘,直奔贺兰山西的乱井滩而去。 第二路则由粆图台吉率军尾随,携天使方正化,沿黄河北岸行走;第三路为王承恩率领,携天使方正化的书信,直奔宁夏中卫。 最后一路是杨麒,他带着白文选,选择的进军路线最为特殊,是横穿松山,目标为黄河东岸二道边墙中间隶属于靖虏卫的迭烈孙堡。 杨麒之所以兵分四路,一来是为了提高进军速度,二来是为了减轻辎重压力,三来……是尽量不吃自己的粮食。 贺虎臣和粆图台吉走的是边外,目标是吃到银川的粮;王承恩走的是黄河南岸,目标是吃到宁夏中卫的粮。 而杨麒自己嘛,则不光打算吃固原北部的粮,还打算看看自己离开固原这些年,大明把固原兵练得怎么样,琢磨带一批人走。 他们分工很明确,以王承恩、粆图台吉为核心,携方正化的书信,绕过洪承畴与边将,递交沿途镇守太监,命其提供粮草三万石,他们就出兵攻打东虏。 毕竟封疆大吏心底多半瞧不起颐指气使的宦官,这跟后者身体残缺无关,而是与职业 特性带来的职低权重有关,跟宦官类似的是言官。 言官在特定的时候很厉害,总兵、首辅、皇上,没有不能骂也没有不敢骂的,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绝大多数时候这只是一把指哪打哪的枪。 枪不厉害,厉害的永远是开枪的人。 理论上这是皇上的枪,但厉害的大臣有时候也能拿来玩玩儿。 宦官也是如此,人们害怕的是皇帝,而非满地乱跑的奴婢。 皇上想办大臣,不用宦官说话也能办;皇上不想办大臣,宦官就是进谗言,死的也是宦官。 但镇守地方的太监不一样,他们迟早要回紫禁城的二十四衙门,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话,对他们管用。 当然,杨麒也有备用计划,万一宁夏的宦官也不吃这套,那他们就只能找熟人了,都是当总兵官的,谁还能没那么几件想办却办不了的事、想干却干不掉的人? 这次就是机会。 四路漠南军沿着腾格里沙漠与黄河一路狂飙,甘肃都督府曹耀那边一封信,刘承宗就喜气洋洋地从兰州跑回了西宁以西的新城——巴图尔珲台吉的第一批商队已经到了嘉峪关。 曹耀在信中说,带队的首领是巴图尔珲台吉的弟弟,巴图尔专门写信过来,提前给刘承宗道歉,说非常抱歉,身边实在没有能担当此任的人了,只能派这个贪财的弟弟过来,如果他弟弟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希望刘承宗能看在他的面子上,别把弟弟宰了。 单看这信,刘承宗就寻思这巴图尔珲台吉是有个什么他妈的宝藏弟弟,有这么跟人介绍的吗? 刘承宗跑到新城,直接钻进了新城书院,打听巴图尔珲台吉的弟弟是个什么人物,叫他哥哥如此重视。 能回答他这个疑问的人,是杜尔伯特部的首领达来台吉。 达来台吉是卫拉特贵族里的异类,据刘承宗所知,留在元帅府的卫拉特贵族大多都像国师汗那样,领了爵位,便吃喝玩乐不复雄心壮志,但达来不一样,领了督尔伯的爵位,却像那些年轻贵族一样,在新城书院认真学习。 别人是啥都学,达来只学骑兵战法,而且是骑兵战法里的塘骑战法。 大概是在河卡草原被塘兵打出心理阴影了。 再见到刘承宗,达来很高兴,以为是要征召他发兵呢,提着三眼铳就策马跑过来,把年纪轻轻的羽林骑们吓了一跳,等听见刘承宗发问,这才换了副表情,面色复杂地叹气道:「楚琥尔啊,那是个没有情义的人。」 巴图尔珲台吉的弟弟,排行第三,跟那个跑到青海跟刘承宗争地盘的绰克兔台吉同名,也叫楚琥尔,全名叫楚琥尔乌巴什。 天启五年,他们的弟弟青台吉死了,楚琥尔跟另一个弟弟白拔都争夺青台吉的遗产,两兄弟闹得厉害,老爹跟杜尔伯特部的达来台吉一块调解都劝不住,在土尔扈特部的支持下,楚琥尔把弟弟白拔都杀了。 随后老爹发兵攻打楚琥尔,杜尔伯特部的达来台吉也跟着参战,一同攻打土尔扈特部。 本来是一家子分遗产的事儿,硬生生被扯成了卫拉特三部大混战,一直打到崇祯元年,土尔扈特部就因为这个往西跑到伏尔加河去了。 到现在,问达来台吉最讨厌的人是谁,把他围在大青山的冯瓤都得屈居次位,楚琥尔赢得毫无悬念。 不过让达来台吉感到奇怪的是,即使听了他对楚琥尔的介绍,刘承宗脸上依然很高兴,这不禁让他纳闷道:「大帅,你是对珲台吉有什么不满?」 不满? 刘承宗也纳闷了:「为啥这么问?」 不应该是何出此言么? 最近达来学汉文都快学入魔了,微微摇头,这才说道:「大 帅不是想利用楚琥尔挑拨其与珲台吉之间的关系吧?」 「我挑拨他干啥,我高兴是因为卫拉特的货单。」 刘承宗笑着摇摇头,巴图尔珲台吉运来的货物跟当时商定的差不多,只是因为商路阻断,原本计划中的波斯织锦缎、丝绸,以及布哈拉的宝石等货物比预计的要少。 但相应的是,运来毛皮与牲畜要比计划中多。 七万张沙狐、黄狐皮,八万张银鼠皮、八万张羊皮、六千张扫雪皮、三千张狼皮、一千二百张貂皮、五百张猞猁孙皮、三百张豹皮、一百张白兔皮。 单是他们运过来的皮张,就比元帅府一年的皮张贸易总量还大。 更别说还有五千匹天山战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