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逗留视察了会儿,最后乘马车来到龙城县。 另外,这类高级官员们的行程是保密的。 为了安全起见,传到龙城县衙公文,让欧阳戎等人所得知的,也就仅仅是什么时辰到,再安排在哪处地点迎接。 否则,若是按照最便捷的路线来安排。 那当初欧阳戎八成会把接人的地点改在松林渡。 也就是即将作为折翼渠起始点的那个新渡口。 首先,是因为松林渡距离大孤山很近,方便顺路。 其次,欧阳戎一行人可以在松林渡接到江州上官们后,直接在乘坐舟船,径直驶向越女峡的狄公闸,方便快捷。 而不是像现在这般,跑到城郊十里亭接人后,再多此一举的回到城里的彭郎渡搭船。 不过,眼下来看,这“多此一举”所耽搁的时间倒也不长。 因为当下因为各种原因,折翼渠并没有完全开通。 即使一行人是在松林渡乘船,也是要和原先一样,走蝴蝶溪蜿蜒曲折的老河道。 绕过整座龙城县城一次的。 节省不了多少时间。 除非新渠彻底开通。 折翼渠南起邵家村的野渡码头,北至松林渡。 全程河道笔直。 无需费力绕过龙城县城。 这才叫真正的省时省力。 只可惜,折翼渠第一期完成后就被年轻县令突然叫停,到现在也一直没有动静…… 玉卮女仙并没有想这么多,伪装成欧阳良翰模样的她一路埋头赶路。 全程都尽量少的与谢令姜、燕六郎等人言语,防止露馅。 终于,一行人来到了城郊的十里亭,等待约莫一刻钟不到,他们便张望见远处官道上的一队马车缓缓驶来,又临近。 两伙人的接风碰面,并没有太多特别。 就是寻常上下级官员之间的客气寒暄。 监察使沈希声沈大人依旧一身绯红官服,风削骨峭的素朴打扮。 而新任的江州刺史王冷然,则是与沈希声年纪差不多,四五十岁左右的样子,也是品级相近的绯红官服。 又有一副美须,不过却是喜欢用眼睛瞥人,神态颇为冷傲,看起来话颇少。 或许有外人在场,众人并没有多聊,直接登上马车走人。 某年轻县令微笑客气道:“沈大人、王大人,请上车!” “王大人先请。”沈希声转头。 王冷然点点头,率先进入车厢。 沈希声随后跟上,上车之前,他饶有兴趣的多看了两眼这位就名声显著的龙城县令,不过却并没有马上多言。 不过颇为意外的插曲是,年轻县令并没有去与谢令姜还有燕六郎同乘一辆马车。 而是登上沈大人与王大人的马车。 后方,谢令姜与燕六郎不禁对视一眼。 前者安静不语。 后者也就是燕六郎发现,在接到客人之后,某位年轻县令对他们似乎态度冷了些。 好像是进入了公事公办的状态,这么一想的话,燕六郎倒也没觉得有多奇怪了。 毕竟以往各种时间证明,明府的各项决策,或许在实施之前会显得有些离谱,但是最后效果都有目共睹。 不过很快发生的事,又让燕六郎又陷入了疑惑。 一行人赶到彭郎渡码头。 一艘早已准备好的舟船,停靠在岸边显眼的位置。 往日里,早就习惯来此坐船去往彭郎渡的燕六郎,在岸边指挥调度了下。 他刚要转身跟在两位江州上官还有明府后面,带着弟兄们一齐上船。 结果立马便被船上走下来的两位书吏拦住。 “小燕捕头请留步。”书吏客气道。 “你们干嘛,有何事?”燕六郎好奇问。 “明府大人吩咐,让您和捕班的人留在县里,做好本职工作,守好县衙,今日就不用跟去狄公闸了。”书吏如是交代道。 燕六郎先是脸色一愣,旋即啊了啊嘴,“这是明府说的?” 书吏点点头。 燕六郎欲语,可是他上眺的目光立马撞上船头处某位年轻县令皱眉的视线。 后者此刻正在船头陪两位上官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视线不时侧瞟,关注船下燕六郎等人的方向。 “好……好吧。” 习惯服从明府的燕六郎只好老实点头,朝书吏无奈道: “明府的安排自然不会错……那就让谢姑娘跟着吧。” 蓝衣捕头其实心里百思不得其解,明府今日不是在狄公闸安排了大动作吗,为何不带人手过去,光是阿山兄弟在那里就够了吗? 吩咐命令的书吏听到他后面的那句嘀咕话语,轻轻摇了摇头,也没说什么。 只是在燕六郎的困惑视线下,书吏转身径直走到不远处同样准备登船的谢令姜身边。 后者亦是一怔,顿住了脚步。 “谢姑娘请留步。” 书吏同样传达年轻县令的一道吩咐,让这位女师爷在县城守着。 见谢令姜与燕六郎二人一时间都怔住,无异议,两位书吏赶回去复命。 少顷。 彭郎渡边,一艘大船缓缓开动,驶向越女峡方向。 岸边上,只剩下皱眉的谢令姜与燕六郎。 二人转头对视。 空气一时间有些沉默。 燕六郎苦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