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诺关注着这些人制定的各种方案,随后不由的摇头,虽然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思路,但这些依旧不足以弥补敌我之间的巨大差距,半年的主观时间过去,蓝诺并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奇迹,于是解除了这个月读空间,告知他们以后每周有一次机会前来尝试新的设计。 而这些行义会的顶尖人材在这一周时间中,并没有继续讨论如何设计自己的装备体系,而是选择深入基层调查,甚至是深入深山之中,实地考察川蜀盆地的自然人文情况。 蓝诺自己已经尝试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战术体系,设计不同于基地车体系的战争兵器,但以现有的条件,完全没办法和盟军基地车对抗。 轻武器方面还好,川蜀盆地的工业能力经过整合之后,完全可以大规模生产,保证普通士兵的后勤。 真正难以对抗的是盟军各种各样的装甲单位和空中单位。 战车这种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机动,火力还有装甲,以行义会薄弱的工业能力,以及火力发电的巨大劣势,只能选择化石燃料的内燃机。 而这东西和无线传电,需要自身携带燃料的电动机相比,缺陷实在是太大了,不论是续航还是功率,都有巨大的差距,机动性的缺陷几乎没办法弥补。 至于装甲,这方面要深厚的材料学基础,差距更不是短时间能弥补的。 至于火力,彼此之间的差距或许没那么大,但战车动力的限制,就使得行义会须要放弃更大口径的武器,以腾出空间给装甲和燃料。 正常的思路,无论怎么设计,制造出来的都是被盟军坦克吊打的存在,不仅会被吊打,产量也没法跟上,基地车模块化生产最强的就是产量,质量和数量都比不过,不开挂的话,或许就只能退到山区之中,依托地形,骚扰抵抗了。 不过行义会的工程师,在到各地考察归来之后,思路就开始和主流的武器设计思路分道扬镳,设计出来的大多数东西,完全没有可行性,但也是蓝诺从来没有设想过的思路。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蓝诺发现他们的设计越来越完善,似乎真的开始有了可行性。 行义会的工程师完全采用了一种剑走偏锋的设计方式,竟然完全放弃了装甲,甚至连机械都放弃了,选择设计了一种轻型生物单位。 如果非要说行义会在哪方面的工业水平,相比于三大强全存在优势的话,或许就是生物科技了,蓝诺带来的大量异世界生物的基因库数据,让行义会的基因编辑技术,远远凌驾在三大强权之上。 对于人类现阶段的科技而言,编辑生物的基因,其实无非是复制粘贴,真的像敲代码一样,敲出一段自己想要的基因,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基因库的丰富与否,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了基因技术的水平,而蓝诺的基因库……可以说丰富到不得了,生化危机世界,蓝诺就继承了保护伞公司的大量人类基因数据和病毒基因数据,斗罗大陆更是有数量繁多的魂兽可以采集基因数据。 哈利波特的神奇动物和灵笼的玛娜生态,更是将蓝诺的基因库扩张到了一个这个世界的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行义会的工程师选择生物兵器发挥自己的优势,的确是可行的。 但生物的血肉之躯,在现代武器面前脆弱无比,想要生长出超凡生物坚硬的鳞片或者甲壳,需要的时间就太长,不适合作为量产的武器使用了。 因此理论上,生物兵器只能作为杂兵来使用,用数量来堆死敌人,但基地车的爆兵速度也不慢,以行义会的工业能力,以及匮乏的能源,想依靠杂兵海压死对手是不可能的,因此生物单位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行。 于是就诞生了这种陆行鸟的设计,工程师们设计的是一种身高两到三米的陆行鸟,拥有强健的腿部肌肉和相当的负重能力,可以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中作战,也可以携带反坦克武器。 蓝诺最初是不看好这种设计的,虽然足够隐蔽,机动性强,但鸟类智商有限,就算在大脑内植入芯片,也只能执行简单的命令,彻底放弃装甲的设计,让这种陆行鸟在机枪和火炮面前脆弱无比。 不过随着他们设计出一种侵入式的脑电读取设备,蓝诺开始对这种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脑电读取装置是一个头盔,佩戴这种头盔需要先进行手术,在颅骨上钻孔,预留神经连接触点,虽然看上去有些邪恶,但其实是比较成熟的科技,许多三大强权的指挥官,也会进行类似的改造,加强自己对军队的微操能力。 而行义会的工程师,设计出这东西来,则是为了对陆行鸟进行控制,依靠这种脑电控制,一个经过一定训练的士兵,可以操控十到一百只不等的陆行鸟,控制数量取决于个人天赋和训练的刻苦程度。 但控制距离只有五百米,因为技术难以实现视觉共享,超过了这个距离就几乎看不到陆行鸟了,自然无法操控。 这虽然能大大提升陆行鸟的作战效能,但也意味着战士们要和陆行鸟一同奋战在战场的一线。 蓝诺评估了一下军队的士气和战斗的决心,认为战士们可以接受这种艰巨的任务。 而对陆行鸟的改造到了这一步开始,就逐渐变得丧心病狂起来,设计师们的思路也开始天马行空。 首先,陆行鸟在装甲方面的缺陷是没办法弥补的,为了追求极致的机动性,火力也不会很强,无法携带大口径武器。 而这样想要击穿敌方装甲,唯一的办法就是拉近距离,杀到敌人面前对着脸射。 这么近的设成,对于任何战车来说都是致命的,在冲锋的过程中,就会被敌人歼灭。 但陆行鸟……虽然已经退化了翅膀,但它终究是鸟!它自己的翅膀或许不足以为他提供飞行的动力,但安装两台火箭推进器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未完待续】 求收藏,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