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这样的人才应该红一辈子。 在今天的演艺圈里,输给角色的例子不少。 无论是一流的小学生,还是当红的小花,他们终究以一种不体面的方式离开了演艺圈。 当然,在演艺圈里,明明没有任何角色,却依然大受欢迎的10年、20年,甚至一生的明星也不少。 网友把这样的明星称为巨星。 巨星红扑扑的走了几十年,除了他们过硬的演技、出众的长相之外,还有他们的人品。 开机仪式结束之后。 《金刚》剧组就开始运转了起来。 还是老规矩, 由简到难。 前期的拍摄都在嘉星传媒对方摄影棚内进行。 各部门开始飞快的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整个剧组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这种效率也是剧组成员跟着陆晨一部部作品磨练出来的。 陆晨也没有闲着。 他要给演员讲戏,不过和一般的讲戏不同。 对于自家媳妇这样的演员不需要讲太多。 更多的都是在私底下讲好的。 至于其他的演员。 也一样,不需要讲太多,需要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实力越强的演员对戏一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演员在拍戏的时候要进入角色,把自己变成角色才会演得真,演得活。但演员并不仅仅在表现角色,而且还在表现自己。 实力派演员。 在接下这个角色之后。 都会充分阅读关于角色的资料,揣摩角色的性格以及行为特点,力求进入角色之后表演生动,形神兼备。 除此之外。 演员除了要进入角色表现角色的风神,还会不自觉地表现自己。 可以说,演员饰演角色就是在表现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 当然,其中有编剧和导演的影子,但更多的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编剧和导演只是给角色注入了一定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有些偏颇,甚至出现脸谱化、类型化的特征,演员进入角色以后,怎么演就全靠演员自己的理解了。 编剧和导演不可能手把手地教会演员每一个动作,也不可能让演员什么都不干,就在那里杵着。 演员的基本功除了背台词,就是表演了。 要把台词的内涵理解清楚,配上动作,表演到位,而不能随便应付,更不能出离角色去表演。 如此一来,演员就不仅仅在表现角色了,而是带上了自己的风格。 举个例子。 同样演乾隆皇帝,张国力版的乾隆皇帝和张铁霖版的乾隆皇帝就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剧本的不同让角色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但他们自己的风格却在表演过程中显露无疑。 就是同一部剧本让不同的导演来拍,也会拍出不同的风格,而演员在导演的指挥下,表现出不同的演技。 那么,对于角色的表现,除了编剧、导演的影响,就一定掺杂了演员的影响了,而且这种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颇具个人风格的。 陈道名演秦始皇,带有他个人的大气,演刘邦却带出了痞子劲儿,让人们惊叹于他的演技,知道他是好演员。 也就是说,他在表演过程中除了表演角色以外,还带出了个人的鲜明风格,有对于角色的充分理解和把握,还有自己的临场发挥等。 简单来说,就是在和导演想法不相违背的情况之下。 他们会努力在角色之中添加点属于自己的东西。 “摄影组准备完毕……” “录音组准备完毕……” “道具组准备完毕……” 对讲机里面出现各组的汇报,陆晨坐在了久违的监视器面前。 确定所有环节都没问题了之后。 喊出了“开始”两个字。 “A” 场记板也快速的退出镜头。 绿幕戏份可以说已经不算陌生了。 很多大型影视剧的制作一般都会用到绿幕拍摄来完成一些日常难以实拍的镜头。 尤其是科幻大片中那些震撼人心的场景,都运用了绿幕抠像技术,只要演员在绿幕前表演,再经过后期制作,那些场面壮观的镜头就呈现在观众面前了。 所谓的绿幕拍摄是指拍摄电影中特技镜头的背景幕布,演员在绿幕前表演,由摄影机拍摄下来,画面在电脑中进行处理,抠掉背景的绿色,换上其他背景。 在影视剧的制作中,需要用到绿幕拍摄的情况一般会有两种。 一种是需要拍摄完全虚构的,现实中不存在的生物或场景的情况。 比如奇幻片中的魔兽,科幻片中的星球等; 另一种是现实中存在。 但不可能在现实中做出来,或者说虽然能做出来。 但成本太高的情况。 比如让一个演员从高楼上跳下,战争片中常见的飞机爆炸等。 而演员在绿幕前表演不同于实景拍摄。 这种特殊的表演方式不仅对演员控制情绪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演员的想象力和对动作的设计和组织也是巨大的考验。 绿幕表演的难点在于入戏演员在拍戏前往往都需要借助周围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感觉,以融入到角色当中去。 然而在空无他物的绿色影棚中表演,片中的场景完全依靠演员自己的想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