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想要阻止嘉星传媒的发展也束手无策。 上面肯定不让。 除非你们有代替陆晨的实力,否则想都别想。 而且陆晨也有足够的把握。 等到《侏罗纪公园》未来上映,哪怕五大有一万个不乐意。 也丝毫不敢在这部电影的拍片上动手脚。 否则根本不用嘉星传媒出手就会有人收拾他们。 很多人认为,大金刚只排第五。 就是这些娱乐公司故意搞事情的原因。 很简单。 国外的票房和国内的票房持平。 咋一看没什么问题。 但是很多人在看完这个票房之后,都会觉得,这个票房好像有点不正常,国内的票房应该比国外的票房高才对。 毕竟这可是嘉星传媒的大本营。 自己的大本营的票房居然比不过外面其他地盘的票房。 自己人动手了? 不管自己人动没动手,很多人都会这么怀疑。 既然产生了怀疑, 那问题就来了,谁动的手? 毫无疑问,首个怀疑对象肯定是五大。 这波五大有点冤。 不过也没办法,这个锅他们只能背着。 谁也没想到《金刚》会引爆国外的票房。 在很多的专业人士看来。 太可惜了。 若是有准备的话,其他地盘上的票房他们管不着, 自己国内的地盘上的票房,在往上堆几个小目标。 绝对轻轻松松,毫无压力。 怎么也能把《金刚》的排名往前移一个位置。 别看只是一个位置。 第五名和第四名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陆晨倒不是很在意, 但是其他人在意啊,毕竟是第一次进入影史前十。 说不定就这一部了呢,名次肯定是越高越好。 《战狼2》仅排在70多位,就被吹成那样。 陆晨的《金刚》就更不用说了。 而此刻, 视频网站上, 火遍全球的《金刚》终于上线了,结果也不出人意料,《金刚》一上线,便成为了视频网站点击率第一的电影作品,此前很多没去电影院看的观众。 在看到这部电影之后,捶胸顿足的不在少数。 “卧槽,我怎么就不去电影院看呢!” “网上夸《金刚》夸得最凶的时候,我坚持认为这是营销做得好,国产片怎么可能出现超越漫威宇宙电影的作品,结果现在,我真的后悔了,好想去电影院看,而不是坐在电脑前。” “我欠陆导一张电影票,” “哇,果然很精彩很有趣。” “大金刚实在是太帅了,之前我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法去电影院支持,等陆导的第二部怪兽电影出来,我一定去电影院支持。” “打开了怪兽宇宙的新世界大门啊,” “其实《金刚》的剧情未必有多么的精彩,只能说很有新意,但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了一个新的故事。” …… 可以遇见的是,《侏罗纪公园》未来上映。 肯定会狠狠地爆一波。 因为《金刚》会利用嘉星传媒新电影的制作期间的档口,让很多的观众看到《金刚》。 喜欢上这个类型的电影,观影习惯是需要培养的。 这是电影发展得必经之路。 就像烂片也是国内电影发展得必经之路一般。 资本撬动市场,资本逐利,所以烂片横行,这是事实。 但是不可能通过限制资本的投资方向,更不可能不允许资本去逐利。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烂片赚不到钱,赔钱,那么资本自然走空,这是唯一治本的办法。 现在无论是国产影片的数量,还是现有的排片模式都让烂片比较容易赚到钱。 首先从排片开始说起, 现有影院的排片,只要是大制作,明星整容较强的电影,排片量都很大,无论是否是烂片,而像《路边野餐》之类阵容相对较小,靠口碑撑起来的电影排片量都惨不忍睹。 没办法的事情。 主要还是电影数量太少。 数量少意味着那些大制作的烂片短时间内无法被新的片源替代掉,持续上映也就意味着即便是每场的上座率有限,许多烂片也可以凭借着高排片和拉长战线获得高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陆晨要弄什么《导演请就位》,“新星计划”的原因。 导演太少了。 其次是明星效应显着。 对于大部分为了打发时间去电影院坐坐的人来说,选择一部电影的最佳方式就是,看一眼演员阵容列表。 最后是口碑发酵的时间跨度比较长。 在后面两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 明星阵容强大的烂片可以在前期获得一种爆炸式的高上座率,赚足第一桶金,而电影的数量太少又给予了烂片充足时间,让长尾效应生效地很彻底。 而对于靠口碑撑起来的电影,模式恰恰相反,前期由于名声不显,上座率相对较低,而等后来口碑起来了之后,集聚的力量还得不到释放就胎死腹中。 于是对于需要赚钱的影院来说,这时候不把星光璀璨的国产烂片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