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会按照好莱坞套路,韩子昂会为了不辜负刚子的牺牲,重新燃烧年轻时的热血,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与主角团队在某个关键节点汇合,并发挥关键作用,最后哪怕是死也了无遗憾壮烈一生,结果韩子昂也没多活几分钟,直接当场去世。 还有重启杭州推进器的过程中提到杭州地下城开始岩浆倒灌,很多观众以为这时候要开始玩主角天神下凡,危急时刻拯救杭州城,顺便让救援团队刮目相看,也同时展现自己迈向成熟的过程。结果2分钟以后直接告知杭州GG了,人一个没跑全死了,主角甚至还没来得及出现。 重启苏拉威西转向口是全片中期第一目标,很多观众再次想到这总轮到主角团发威了吧。按好莱坞套路,这妥妥得主角团队当仁不让千难万险之后完成任务啊。结果这车还没开到呢,转向口就重启了,只留下王磊一句“饱和式救援”。 之后发现重启没用,还得自救,于是主角果然非常救世主的第一个想到了异想天开的“点燃木星计划”, 很多观众再次觉得这下总算是正常灾难片套路了——好莱坞大片都这样,关键计划、核心成果那肯定不是主角直接想出来就是主角团队的某个nerd技术宅想出来的呗,并且独此一家,最后必须也只能由主角去完成。 结果事后oss幽幽的来了一句“煞笔吧,以色列人早7小时就想出来了,连结果都算好了,你嘚瑟个什么劲”,让屏幕里的刘培强和屏幕外的观众当场傻眼。 但是不要紧,主角团队还是很有主角团队的自觉的,你看他们,又是男主角冒死点火,又是女主角和男主他爹煽情对话,又是甘草配角壮烈牺牲,最后连全球大团结都出来了! 直接把华国不少老爷们看得热血沸腾。 然而好不容易成功点火,橙色光柱发射的一刹那……咦,怎么旁边还有两束橙色光束? 所以说其实还有人也在做着一样的事而且比主角做的更快更好? 甚至包括看上去最个人英雄主义的刘培强夺控制室,电影也直接交代了,有其他仓的宇航员同样在反抗oss,也就是如果没有马卡洛夫舍命相助,其实也照样会有其他人突进到控制室…… 所以其实全片看下来,到处都有着这种“不协调感”,到最后就有一种“那要主角团队有啥意义,没他们也能行啊”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是所谓的反好莱坞。 反传统灾难片。 “陆导,你觉得这部电影意义在于什么地方?” 首映礼结束。 作为主持人的撒老师直接把话筒怼到陆晨的嘴边! 让陆晨有些无语! 就不能先问其他人吗! 这部电影和自己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没有吧! 不过看到吴景和郭导也把目光转向自己, 陆晨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好莱坞告诉大家官府不可信,拯救靠自己,靠某个英雄团队甚至英雄个人。但我们现在告诉别人,不是的,我们经历过的那些艰难困苦告诉我们,拯救所有人的最佳方式,永远是所有人都参与拯救自己,进行“饱和式救援”——10万、20万甚至150万牺牲了,但只要35亿人能够活下来,就代表着希望。” 现场无数人直接被陆晨这话给弄愣住了。 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 包括吴景和郭导也一样! 陆晨可不管他们懵逼不懵逼,继续说道:“《流浪地球》就是我们自己的电影工业——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不应该总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的文化和价值观输出。就好像这部片,传统好莱坞科幻片灾难片,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强调的是英雄史观,强调的是没有主角团队就没有人类和地球的明天; 但我们其实从来不这么说,很早就有伟人教导我们,人类的历史不是由一个个英雄推动的,而是由人民推动的,英雄史观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少了某个主角,人类就会灭亡? 不会,少了主角,还会有另一拨“主角”成为主角,继续着推动历史或者拯救人类的进程。而“主角”之所以作为主角,很可能仅仅是他是一个亲历者、见证者。” 看着台下的媒体和观众听得津津有味,陆晨越说越起劲:“就好像这部片子,刘启是拯救世界的关键吗?不是;刘培强是拯救世界的关键吗?是,但是同样可以替代,也会有人能替代。在流浪地球里,没有刘启,苏拉威西照样点燃,“点燃木星”照样执行;没有刘培强,照样有马卡洛夫、佐藤、或者空间站的其他反抗者执行自爆计划。更直白的说,刘启能成为主角,仅仅因为摄像机在他旁边,仅此而已。” …… 首映礼结束之后! 陆晨的这番话直接在娱乐圈引起了巨大的震荡!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陆晨这番话直接把《流浪地球》给拉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工业电影! 而是那种有着借鉴意义的作品,搞不好还会成为科幻电影的新里程碑的那种。 实话实说。 若是把《流浪地球》放在华西科幻电影体系中去认识,这一作品使世界科幻电影体系具有了华国色彩,丰富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园地。把《流浪地球》放在华国科幻电影纵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它为华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具有开创性、突破性、奠基性意义。 而从超出电影领域之外的视野来认识《流浪地球》对世界和华国所具有的时代意义,《流浪地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提供智慧,让世界更清晰地认识到华国的力量。 扯的有点远, 但是这也是现实! 在陆晨这番话的推动之下,《流浪地球》的评分以及观众对它的评价直接达到了另外一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