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 历史多少往事,仿佛已随岁月流逝而化为星辰,淡入长空,慢慢地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三皇五帝神圣事,骗过了多少无涯过客“, 历史看上去仿佛是虚无的, 但实际上历史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的长河里,血管里流淌着先人的血液,思想上传承着祖先的文化基因。 甚至已远去了上千年的爱恨情仇还在支配我们的生活:“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名联就是一个历史深远影响后人的典型例子。 这幅对联中, 作者既鲜明地表达了对奸臣贼子的唾弃和批评,又掩饰不住的流露出一个秦姓后人对自己生活在祖先恶迹阴影下的惭愧自责。 对联清晰地勾通了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体现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反思,仿佛在警示自己和每一个人要堂堂正正做人,要清清白白处世,不要做出让世人唾骂,让后人蒙羞的龌龊之事。 人生是有纵横两个坐标的,横向的坐标是现世,纵向的坐标是历史。 横向的坐标是自己从生到死的荣辱经历,是每个人与身边的人贫富贵贱的身价比对。 横坐标更多体现的是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追求,是超越贫贱和超越他人的深沉动力。 横坐标讲究的是“显于当世“,横坐标让我们看清了当下我们在人群中所处的位置,看明白同时代人对我们一生的评价。 但是仅仅从当代人的角度评价一个人是不够的,一个人的生命终结了,但他的事迹还存活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还要接受一代又一代人的审视和评价,这就是纵坐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纵坐标让人们产生敬畏,产生对生命意义的更深沉的思索。 历史这个纵坐标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一时的荣华享受固然重要,但一生毕竟是短暂的,人终归难免一死,荣华功名终将如云烟飘散。 而历史却是永恒的,将赋予一个人永恒的价值判定。 因此,古人极其看重身后的历史评价,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宁可杀身成仁,宁可将牢底坐穿,宁可被粉身碎骨,也要坚持大义,舍生取义。 这些人如屈原:“亦人心之所向兮,其九死而犹未悔“; 这些人如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些人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人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 这些人相信历史是公正的, 相信未来人们的眼晴,有拨开历史烟尘的睫毛,有看穿岁月篇章的瞳孔。 会给每一个人以公正的评价。 历史让人敬畏,让人不至于不顾一切去擾取功名富贵。 一部青史,烛照千古。 在陆晨看来,我们要了解历史, 不仅是要通晓时事变迁, 更要记取祖先的荣光和屈辱,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我们将过去的历史作为现世恩怨情仇的依据。 但是并不代表要忘记这些东西, 冤怨相报何时了。 这句话在陆晨看来,有时候就是错误的。 有些事情就该记住。 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报复回去。 记取历史,是为了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而不是忘了教训!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明兴亡“, 懂得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就能够兴利除弊,开创出一个繁华盛世来。 而无视历史经验教训的人, 只能“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乃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无视历史的人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历史的覆辙,留下一个又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来。 …… 此时此刻。 国夏历史研究院阶梯会议中心。 这里原本是在历史研究考证有重大突破的时候,向上级汇报工作时,才会用的场景。 可是现在。 一位老人在大量中年人的簇拥之下,走了进来,坐在了正中间的位子上。 自古以来,记录历史的文人。 应当是最有骨气的。 不管帝王,只尊重事实,这才是历史具备考证意义的原因。 而这位老人,就是之前给诗晨工作室他们做指导工作的那位老者。 而他刚刚结束了陆晨这边的工作之后便召开了这个会议! 会议的内容很简单。 大力支持陆晨他们! 两天前的晚上。 他目睹了唐磊和始皇的对话。 这位老爷子自那一天起,就兴奋异常。 因为陆晨在这方面真的舍得下功夫。 舍得花钱。 所以。 在面对陆晨他们的求援的时候。 他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 这对陆晨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对他们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上一期在他的帮助之下。 画面之中出现的所有历史道具,服侍,甚至是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