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都做不起来,心里便不舒服了。 于是没多久,里正媳妇娘家的大嫂就…… 一个如此,后面两个、三个都这样,向个人挤到一起去做生意,挤了前面那个。 这下好了,闹开了,直接干了起来。 叶瑜然:“……” 这感觉,怎么有点眼熟呢? “能不眼熟吗?娘,这像不像当年我们村子里的挑担货郎?”朱八妹感觉好像回到了当初。 只不过那个时候她娘比较有先见之明,在接挑担货郎的时候就跟大家约好了,一家走一个方向,要搞差异化竞争。 为了防止有人不守规矩,还提前请了里正,签了契约。事后谁要乱来,那就按“规矩”办,别人也无话可说。 就是因为叶瑜然喜欢拿“规矩”说话,动不动就“契约”,一开始村里的人不适应,等后面发现了“契约”的好处,出门办事也喜欢跟人立“契约”,到是省了不少事情。 当然了,最初的契约立得不是十分全面,还吃过亏,后来知道请讼师了,也就好多了。 现在朱家村也有了自己的专业讼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