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家里做过客?”卫繁星这话明显是冲着纪昊渲去的。
“我也不知。我知道的,都是去边关之前的事情了。”纪昊渲十六岁离开凤阳城,之后相关种种,他无从得知。
“二哥当时确实是有一些好友的。不过鲜少来家里做客,都是在外面的茶馆一起畅谈古今。我认识的那几位,在二哥出事之后,都有来家里过。”纪彦宇跟着解释道。
如此一来,卫繁星大致就懂了:“如果我没有意会错,二弟之前的好友,跟之后的好友不是一批人。或者说,至少这位杨一帆,曾经跟二弟走的亲近,后面却并非如此。”
“倒也正常。”纪昊渲也觉得如此。
“究竟是不是真的正常,可不一定。”卫繁星摇摇头,语气颇为有些意味深长。
“娘子的意思是,这杨一帆确定有疑?”纪昊渲直接问道。
“我只是觉得,死者为大。不论曾经发生怎样的分歧,导致两人分道扬镳,不再往来。二弟出事以后,于情于理都不该不出现。毕竟二弟在凤阳城的名声有口皆碑,博得大家一直称赞。而这位杨一帆同为读书人,竟然能毫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从始至终都避而不见。是否可疑尚且不确定,但总觉得有些蹊跷。”这完全就是卫繁星的直觉了。
真要说出理由,谈不上合乎逻辑。但就事论事,以纪昊辰的为人处事,杨一帆应当不止于此才对。
“许是当时他不在凤阳城?”纪昊辰并非故意为杨一帆推脱,也不是在成心跟卫繁星唱反调,而是认认真真的试图从各个角度帮着分析出真相。
“那就是在乾元城?”卫繁星的脸色越发肃穆,“我记得爹就是在二弟出事之后,来的乾元城。彼时跟二弟一起在乾元城科考的,可有此人?”
“有。”正是因为纪彦宇知晓这位杨一帆是哪一年考中的举人,才越发觉得杨一帆的反应不同寻常。
“这样的话,我大致知道该从何查起了。”乾元朝科考制度严明,举人以上更是难上加难。如若杨一帆只是一个秀才,或许还增加了难度。但杨一帆既然考中举人,对如今的卫繁星而言,不是难事儿。
“我明日也出门去打探一番。”既然要查,纪昊渲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别。你那边先别动,小心打草惊蛇。我来就行了。”纪昊渲是武将,他要打探,绕的圈子太大,范围太广。不像卫繁星身在户部,轻轻松松就能探听到想要的消息。
被卫繁星这么一提醒,纪昊渲反应过来,跟着点了点头:“好,辛苦娘子了。”
卫繁星摇了摇头。
在这件事上,再辛苦也理所应当。问题是,到底能不能自此查出真相。
不过,以他们家如今的地位,也不至于像从前那般束手无策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