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世代精研《欧阳尚书》,又博通五经诸学,家学深厚,其中被供奉在雒阳太学的《熹平石经》便出自其祖杨赐与蔡邕之手,到了杨修这一代,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通,便是陈冲的一些述评,杨修也倒背如流,而他年方十八,是诸人中年纪最小的。 而后谈文学。 文学一道,优劣便明显起来。 法正、孟达、李义三人虽字理清晰,但到底言辞寡淡;韦康稍好,但也好得有余,只是其书法实在赏心悦目,楷书草书相错,如同飞刀入目,刻字有神,以至于陈冲忍不住多看了两遍,心中暗自称绝。 而郭凯、杨修的文章堪称上乘,单论文风,郭凯清凉,杨修艳腴,可谓伯仲之间,但杨修下笔如江河,不绝如思缕,两刻间洋洋洒洒写了近千字,比郭凯多出一倍,最后自然是以杨修为最佳。 最后谈到政事时局,陈冲沉吟少许,说明了自己对此次征伐关东的谋划,转而问六人对此次东征的看法。 这次是杨修先说,他言志时虽口中谦虚,但实际上已出尽了风头,隐隐有六人之首的趋势,他说:“明公布置自然妥当,但大略却有些不对。” 陈冲“哦”了一声,自斟上一杯茶水,说道:“请德祖言之。” 杨修也不推辞,直接说道:“自三代以来,周灭商纣,秦灭六国,高祖定鼎,多以关中之兵将,结巴蜀之物力,夺山河表里,而成帝王之基。今明公已有关中、晋地,何不挥师南下?破南郑而收三巴,成强秦之势,则关东之敌何足道哉!” 说罢,他看向陈冲,陈冲沉默少许,转而问其余人说:“你们有何看法?” 法正说:“既有秦岭横绝,又有剑阁天险,德祖言之虽易,却不想巴蜀岂可易得?” 杨修说:“故而当时日必争,以刘焉立足不稳,发兵早破,迟疑则失其机也。” 李义则说:“奈关东忠臣如何?” 杨修说:“值此国难,正当忠臣为国尽力,何出此腐儒之言?” 韦康说:“奈关东百姓如何?” 杨修说:“人力有时而穷,当先图伟业,再尽人事。” 说到这里,屋中一时有些僵持不下,陈冲击掌,示意众人都安静不语,而后慢慢说:“杨德祖口若悬河,法孝直语出如风,李孝懿厚达淳朴,韦元将冰操德雪,郭文休笔下锦簇,孟子敬志怀映灿。今诸贤会于一堂,几可见未来之中国,我颇感幸甚。” 而后以午膳为由暂停讨论,陈冲开展宴席,为诸人撤茶倒酒,举座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