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师木抬头微笑着对蒯苏诚赞道:真是巧夺天工,果然是“天下良工出香山,江南家具在蒯家”。蒯苏诚忙说:黄大人过奖了,倒是方才令徒大板所言您家中那款“千工床”,我早已心驰神往,只可惜没有眼福欣赏。黄师木看了大板一眼,大板感到不好意思,手直挠头,师傅虽没怪他多嘴,他后悔自己没把住口。黄师木对蒯苏诚说:那张床不要说你看不到,我也看不到了,我们工匠做出了产品就如同嫁出去的女儿,归人家了。蒯苏诚明白了,他猜想这张床一定是进了皇宫,只是不知它的主人是皇后还是嫔妃了。
蒯苏诚将黄师木请到第三进院子的中堂,请让就坐后,丫环端茶上前。楚大板不坐,先是立在一边,过了一会觉得无趣就和师傅说:我想到前院子看看。黄师木看了看蒯苏诚,蒯苏诚说你就当是在自己家里一样好了,随意些。大板一听走出房间去看工匠组装家具去了。蒯苏诚对黄师木说,大板一看就知道是个闲不住的人。黄师木笑笑说:本来工部要派两位随从,可我母亲不放心,一定要让大板随我南下。蒯苏诚问道:尊堂高寿。黄师木说:老母已年过半百。蒯苏诚感慨道:你好福气啊,走到哪里都有人牵挂。
两人饮了一盏茶后,蒯苏诚对黄师木说:黄大人,我带你看几件书房家具。说着起身带黄师木向里间书房走去。这中堂正厅左右各二大间,书房在东面最里间。进了书房,黄师木环顾了一下室内陈设,只见一套鸡翅木书柜和博古架组合连接在一起,一张书桌、一把单椅。书柜框架全都是用“鸡翅木”独板料,直接榫卯结合而成,中间博古架结构为满月正圆型,中间分隔开几处几何图形,镂空的装饰显示出手艺的精巧。下方为对开的小门,门面雕刻梅、兰、竹、菊,线条简单,刀法飘逸。整个书房家具不多,却古色古香,书卷气十足,给人以端庄肃穆之感,衬托出宁静祥和的氛围;折射出主人的儒雅品位和文化涵养。再看鸡翅木书桌,古朴自然,清丽又不失端庄,浅黑色的纹理包含着岁月的沉淀而愈发显出深邃高古,让人心生敬意。桌面光洁润滑,天然底色纹理清晰,精细打磨后的木面泛着包浆。椅子却未经任何雕饰,其明快简单的线条更加突显设计的精巧和轻灵飘逸的造型。这一桌一椅的搭配与屋内的陈设极为协调,素雅的风格给人以心清意静的感受。
黄师木想起上次江南文人文震亨游览京城时,曾到“奇工木作”来,与自己就当下家具木料种类交流时说:“黄花梨、金丝楠、鸡翅木这些属于“文木”,而只有用“文木”制成的家具才算得上佳品。也许文震亨是文人,因而对文木有所偏爱也是可以理解。文震亨与黄师木交往甚密,二人为很要好的朋友;但黄师木不知道,面前的蒯苏诚就是文震亨的妹夫。文震亨妹妹叫文贞慧,人如其名,秀外慧中,继承了文家的优秀家风,诗书字画,样样精通,是蒯苏诚的正房妻子。
蒯苏诚感受到了黄师木大师的胸怀及坦诚,除了仰慕其人品,更加佩服其技能。出于对黄师木的敬重,才带他来欣赏先祖传下来的这几件宝贝。这可不是一般的家具,是蒯家的镇宅之宝,有两百多年历史了。平时这里可是禁区,不要说外人进不来,就是家里人,除他自己和夫人外,其他人谁也不许入内。就连苏州知府寇慎听说他家祖传的这件家具,几次要来欣赏都被他婉拒了。
这张书桌,由于年代久远,色泽油润发亮,高古典雅,有着南宋宫廷家具遗风,是件难得的宝物。黄师木心中赞叹不已。蒯苏诚看到黄师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自豪的说:这套书房用品,皆是先祖留下的遗产,要说这套书房家具还有些来历呢。接着,蒯苏诚讲起这套家具的由来。
当年郑和下第一次西洋回来时,从南洋带回来一些压舱木。当时江南一带还很少用硬木来制作家具,由于材质坚硬极难加工,且工匠对硬木材质的稳定性及伸缩性都还不太了解。只是感觉木料比较沉重,色泽深,纹理炫,材质细腻,且还有着淡淡的香味,就想着要是用来制作家具器物,会比杂木好很多。这些木料在刘家港卸船时,同行的王景弘就挑选了几根整料带到南京,将木料交由工部鉴定。因那时这些木料还没在市面流通,连名子都没有,除紫檀外,工部也无人能全部识别出来,后来才想到找一些老工匠前来辨识。我家由于是累世相传木艺,六世祖爷早认得是“杞梓木”,当时都以为是产自琼州岛,后来才知是海外进来的,因其白质黑章,纹如芦花鸡翅膀,给其命名“鸡翅木”。其它几种类似黑檀的木料由于纹理不清晰,只是重硬,并没有那么受关注。工部让营造处工匠将紫檀开料做成了一些大件家具,都交给皇宫使用。成祖皇帝见了大喜,当即决定将紫檀定为皇宫家具用材。鸡翅木由于底色浅,不如紫檀细腻,没能得到营造处的认可,最后堆放在木工间角落里。
这些木料好久无人过问,我六世祖试着将之做成家具,成了两件书柜,一件博古架,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当随成祖迁都北京时,家里扔掉了许多大件家具器物,只这套桌椅却没舍得扔,将之带到北京。老人一生制作了很多家具,期间大多被朝中官员及亲朋好友索去,唯独留下这一套书房家具。当时京城的很多工程设计都是在此桌上完成的,只因为有纪念性,才成为他一生最爱。
后来六世祖在京去世时,家人将所有物品变卖,只留下这一套书房家具,最后又不惜花费银子千里迢迢的从京城运回苏州。如今传到我这已是第六代人,虽已历经了一百多年时光,器物表面依然包浆润滑,光亮如新。
正是:宝物已销龙虎气,器物犹射斗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