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把散乱的原木给我堆放好,清点数目。林老五说:老爷,又死了两个人,还有受伤的。林木发这才低头看了一眼几位受伤的长工,当他看到二林痛苦的表情时,眼珠转了一下,低声吩咐林老五说:快去通知他们家人前来认领,每人发放五两银子安葬费,受伤的先抬回去再说。听他说完,林老五马上大声喊叫着:快快,来几个人随我上去看看,其他人先将工棚支好。林木发的斗鸡眼扫视着黄师木几人,看他们一身泥水,猜测着这些人的来历。看到阿岭的衣着知道是附近的黎寨人,可其他几人却不寻常。黄师木相貌堂堂、一身正气和紫霖身材高大、威风凛凛。林木发一边打量一边在心里盘算,这几位可不是普通的收山货人,而是大有来头。他当即满脸堆笑,朝着黄师木拱拱手,哈哈了几声,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口。黄师木对他刚才的举动已经判断出此人是个黑心敛财,冷血无情的地方一霸,只管自己发财,哪顾他人死活。对他虚伪的一笑很是反感,怒视一眼,没搭理他,转身而去。林木发被冷落到一旁,大张着嘴巴,尴尬的望着几人走远。
待阿岭带众人回到村里时,天已经黑了下来。这一路上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进了院子后,先是打水洗澡换衣服,等每个人都忙好后,晚饭也已备好。紫霖和过山龙过去给马加了些草料和水。在经历了今天发生的事和亲眼所见伐木工的痛苦后,阿岭已经开始同情起那些伐木工了,将痛恨转向为富不仁的林木发一人身上。吃饭的时候,仙枝要请阿雅和阿贤一起上桌用餐。可一来因桌子太小,二来当地习俗,来了客人女子是不上桌的,只在灶下吃,仙枝也不好再坚持。晚上休息时,仙枝突然想起了紫清,若她今天也在,必是身形矫健出手迅捷,那样过山龙就不会被冲走了。也是今天经历的险情受了刺激,躺下来很久睡不着,辗转反侧,快天亮时,才迷糊入睡。
仙枝醒来时天已大亮,身边却空无一人。她忙穿衣下地出门,看到过山龙在院里喂马,院门大开。昨天洗净的衣服经过一夜的晾晒也都干了,仙枝将衣服收拾起来。大板也从房间出来,看到过山龙问道:你们这里真是怪,昨天我们上山时,还是晴空万里,怎么突然就下起暴雨来了?过山龙笑笑说:你没听说岛上有十大怪,“牛头下雨牛尾晒”。大板不解,问道:这话什么意思。仙枝一旁听见给他解释说:就是一丈之地气候不同。大板这才领会,自言自语:是很怪。想了想后又来了兴致,问道:还有哪些怪?过山龙笑道,你去山上不是也见到了,树根长在树干外;三只老鼠一麻袋;姑娘抱子谈情爱……。这时正巧阿贤走出来,嗔道:龙哥在这里乱讲。仙枝一笑也转身走开,过山龙有些难为情说道:大板你看,是你问我才说的。
经过昨日暴雨的冲刷,早晨的空气特别清新,天空一碧如洗。黄师木已经绕村走了一圈,思绪却依然停留在昨天的险情中,心情并没有随着天气的转变而好起来。待他进院后见木薯稀饭已经端上了桌,这时虽没心情吃,可看着大家都等在那里,只好坐下来喝了一碗。吃完后,大板、紫霖也都收拾了衣物牵马往出院。仙枝拿出二两银子给阿岭,说:打扰你们了,就当我们的一点心意。阿岭一看银子,脸上不高兴起来,推辞道:我和龙哥可是好兄弟。过山龙抢上前来,说:没关系,都是自家兄弟,这样可就见外了,下次再说。仙枝只得把银子收回去。阿贤却将昨日备好的鹿茸拿过来,交给过山龙。过山龙看着阿贤,满眼柔情,微笑着接过包,道了声谢,出院子上马挥手与阿贤告别,众人打马上路。阿贤依依不舍的跟出了院子,立在门口树下目送着人们远去。过山龙驱马行了几步又拔回马头,对阿岭说:我还要到别处去,东西先放你这里,回来再拿。他将小包扔给阿岭,做了个鬼脸,手一扬纵马而去,这时阿岭再上前追已是来不及,叫了声:阿龙哥。他知道,这是过山龙给他的二两银子,怕他不肯收才想出这么个主意,而阿贤却一直到看不见过山龙时才回去。
不长时间,众人来到海边,这里简直就是个木材码头,岸上堆满了几大堆清一色的黄花梨原木。边上停泊着两艘大船,其中一艘正在装原木。这里装船的方式也很特别,林木发为了节省人力,靠海岸用木料塔建了一个高台,高台到泊船处的中间是用跳板连接,大船泊稳后,将高台上的原木用绳子直接滚动到船上。这样一来,有八个人一天就可以装满两船原木,确实比人工抬、马车拉的效率要高很多。黄师木看到眼前这样的场面,联想起这一路上的观察,验证了自己的判断。由于尖峰岭这一带是黄花梨木的主要产区,黄花梨不仅存量大也较为集中,原木采伐容易。这里又靠近海边,运输成本低,正是这些原因才让此处的黄花梨成为琼州岛砍伐的重灾区。以此进度推断,不出三年,这里自然生长的成片黄花梨单纯林将被伐尽。而当下木料市场对黄花梨需求旺盛,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口越来越大。商人的逐利行为会驱使他们再寻找新伐区,那下一个目标就是王下峒,花梨湾能躲过这一劫吗?他不敢再想下去。
黄师木两眼望向远方,面对着碧波荡漾浩瀚无际的大海,心情难以平静。也许是经历了昨天的惊险,让他心情变得压抑、沉重。蔚蓝的海面上,水鸟翔集,翩翩起舞,海鸥的叫声此起彼伏,极目尽望,海天一色,天海相连。这时人的思绪也随着海鸟飞翔起来,黄师木心情渐渐得到了缓解,他又想起当年的郑和下西洋,也正是由于他带回来的那些名贵硬木,由此在江南开启了使用深色硬木制作家具的先河。
正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