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大明元辅> 第281章 朝归倭附(圆三)待他一手遮天(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1章 朝归倭附(圆三)待他一手遮天(二合一)(2 / 4)

军了,虽然从西北的在册兵力来看,这三十年下来也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事实上原先的缺额、冒充等现象早已得到较好的控制。如今大明在陕西三边和甘肃地区至少有十几万大军,训练程度、装备水平也都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种情况下,“实力大衰”的察哈尔部顶多也就能找机会打打秋风,能成功劫掠几个边境的坞堡就算是捡了大便宜了,从能力上说只是纤芥之疾,谈何威胁整个甘肃?

总之说来说去,赵志皋的看法是今后不太可能发生必须由高务实亲自统兵的大战了,而沉一贯则认为不能寄希望于此,否则心学派始终处于被动一方。

为此,沉一贯摇头道:“就算察哈尔余部闹腾不起来,或者说能力有限,闹不出足够大的风波,但谁能保证高日新自己就不会主动挑事?”

“主动挑事?”赵志皋一时没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没错。”沉一贯点头道:“察哈尔余部或许只能小打小闹了,但高日新若是认为有必要,他完全可以主动出击啊。

濲阳兄,我连理由都帮他想好了,就说要除恶务尽,应该尽灭蒙元朝廷的残余势力,故要亲征西域,彻底将察哈尔余部消灭干净,还西北一个太平盛世……如此,濲阳兄认为皇上会拒绝吗?”

可能是大明的文臣的确大多不会考虑主动出击这种事,赵志皋勐然一听这样的假设,不免有些语塞。因为他也知道,如果高务实真的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皇上那边多半是不会拒绝的。

眼看着话题陷入了死局,赵志皋只好承认道:“往北用兵,往西用兵,这是太祖皇帝遗愿所允之举,是在不征之国规定之外的举动,皇上自然不会反对。”

沉一贯以为说服了赵志皋,当时就要开口,谁知道赵志皋的话并没有说完,此刻已经继续道:“然则出兵西北不同于以往,其粮草补给之转运,将会比此前任何一战都难上数倍……

蛟门兄,进军西北最大的麻烦从来不在于兵力,而是在于后勤。陕西行都司(甘肃)连自己都养不活,还需要临近的陕西三边和川北个别府县每年提供一些粮草,也就是所谓的协饷,那么如果真要远征西北,就只能将帅帐设在陕西。

陕西离西域有多远?就按照固原镇来算吧,其离西域足足两千里,一路上还大多都是戈壁荒沙,据说很多路段走上两三百里连个鬼影子都见不着,这要如何行军,又要准备多少粮草才够途中消耗?到了西域之后又能继续吃几天?

虽说户部是高日新自己管的,但其实也正因如此,他一定会好好算这笔账,绝不会轻易出兵远征两千里之外。这种仗若是打赢了,那也就还罢了,若是万一……不说打败吧,就算只是打得不顺,则每多打一日,朝廷都要花费巨资。高日新自己便是地官,怎么会允许这样浪费银子?

另外就是,高日新伐元获胜就已经大胜过一次察哈尔,将来再盯着察哈尔余部打,也不会获得更大的军功,那高日新为什么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番话其实挺实际的,无论是他提到的哪一项要素,都是合情合理的怀疑。

比如他说西征西域难在后勤,这一条就非常现实而且看得极准。原历史上左宗棠左公收复新疆,最大的困难除了政治上的斗争之外,就数后勤了。

正如此时赵志皋所言,明朝时期的甘肃发展很差,当地驻军如果只能靠着本地的余粮过活,那至少得饿死一半,所以出征的大本营甚至都很难放在甘肃,而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放在陕西,如他所言在固原——这是陕西西部的重镇。

而固原到西域足有两千里之遥,途中多是黄沙戈壁,如果是全部用骑兵跑过去也还罢了,至少可以绕道更北的蒙古草原——就像察哈尔部遁去的轨迹一样。但只要是想动用步、炮等军,就只能强行征集大量粮草、牲畜(大多需要骆驼),这得花多少钱?

左公收复新疆,一开始做的计划是需要一千万两,后来实际上还不止花这么多钱。另外还要知道,左公做这件事时,新疆大部分还在清廷手中,还能在当地提供一些补给。

倘若高务实要远征西域,则原地补充几乎毫无可行性,全部都要依赖这长达两千里的后勤线补给,花费只能更多更多。

另外,鞑清与大明在对西域的认识上还有区别,鞑清朝廷之所以最后能认可左公的意见,是因为他在给慈禧的奏折中提到的三点,这其中的前两点是清廷很敏感而大明朝廷没有切身体会的:

当时左公说,一,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之地,乾隆时又力排众议收复新疆,乾隆的卓见不能否定;二,新疆是中国内地的屏障,新疆丢失,则蒙古、甘肃、青海不稳,接着威胁中原,甚至北京。

大明首先没有一位“乾隆”,从老早起就没有直接统治西域,所以没有“祖宗遗留问题”。而甘肃、青海守了两百年,似乎也没有面临过特别巨大的危机,与清廷时面对沙俄的强大威胁不可同日而语。至于说西域还能影响北京,那在大明看来就更加不至于了。

赵志皋这番话说出来,沉一贯无从反驳,毕竟在他看来也觉得远征西域不仅不必要,而且开销太大、收益太低,应该不会是高务实的选择才对。

既然如此,他便话从遥远的将来转回当前,说道:“远征西域之事暂且不论,就说如今他要继续征伐倭国之事吧……濲阳兄觉得此事有哪些影响,我心学一派是否应该反对?”

赵志皋偏偏不肯抢先表态,而是反问道:“蛟门兄意下如何?”

“我自是反对的。”沉一贯摆手道:“他是户部地官,只要他拿得出银子,我们很难在朝廷花销上表示反对,但日本位列太祖皇帝不征之国其中,这总是事实吧?”

“这的确是事实,可是……”赵志皋斟酌道:“高日新既然敢提出这样的建议,可见他认为这一条也和从前许多祖制一样,是可以绕过去的。

比如说,太祖之所以立下不征之国,是因为太祖认为他们对我中国没有威胁,只是担心后世子孙自视富强,以征伐为儿戏,陷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危险当中。

然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