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0862章 大势所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862章 大势所趋(2 / 3)

纺机、织机、织工、杂工,胡人部族那也要打点……”

刘良话还没说完,张恭就打断了他的话:“刘郎君,老夫所要的,正是那个名额。至于钱粮,张家还是有些底子的。”

用两年的红糖西域独家利润,去换一个工坊名额,对张家来说,这是大赚特赚的事。

而且张家提前占好一个位置,不用去和各家抢名额,在别人看来,这就是冯鬼王对张家的看重。

声望这种东西,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可以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刘良知道,眼前这位老狐狸,已经摸透了自己的底线,当下只得咬牙点头:“好,某就大胆一回,替冯君侯应下张公。”

张恭闻言,微微一笑:“爽快!既然刘郎君这般,那我们张家也不能让人笑话了去。”

说着,他转向张就,吩咐道,“去,让你从叔进来。”

张就的从叔,也就是张恭的从弟,张华。

当年受张恭之命,东击叛军,迎接朝廷派过来的太守。

同时前几年在金城时,与张就一起,被某人坑得有苦说不出。

张华很快推门进来了。

张恭问道:“太守何在?”

“回兄长,一直在前厅与众人商议,未曾离开。”

张华回答道。

张恭点头,闭上眼,缓缓道:“动手吧。”

张华重重一抱拳,转身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守在外头的人就看到张府大门轰隆一声,紧紧关闭起来。

然后在他们看不到的府内,百余佩皮甲着长刀的家丁从各个角落冒出来,把前庭团团围住。

张华披甲佩剑,领着人进入前厅。

原本在前厅争论不休的众人,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皆是迟疑不定地看着张华。

张华按剑环视众人,开口道:

“诸位请听我一言:数年以来,汉魏相争,多是汉胜而魏败,前有陇右之战,后有金城之战。”

“更兼萧关之战,冯永以两万破魏国大司马曹真十万大军,此战过后,魏国再无力顾及凉州。”

“如今若是以凉州独抗汉军虎狼精锐,诸君觉得可否?”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谁都知道答案,但众人皆不知张华之意,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出头。

“好,既然诸君不愿意说,那就由吾来说。曹真十万大军尚败于两万汉军之手,凉州何来十万之众?”

“即便是有,又如何能与关中魏军精锐相比?故此战,凉州必是不保。”

“不保之下,敢问诸君,商议两日有余,可曾商议出结果?是要拼死一战,玉石俱焚,还是顺应大势,降以全身?”

众人越发地沉默下去。

唯有坐在主位上的敦煌太守尹奉猛然站起来:“张华,你这是何意?”

张华与尹奉四目对视:“某之意,便是顺应大势,响应大汉,以保敦煌百姓为要。”

“汝欲反耶?张校尉(张恭)何在?”

尹奉厉声道。

“尹太守,若是我张家欲反,十数年前就反了,何来迎太守入敦煌一说?”

张华毫不示弱地反驳道:

“当年叛军作乱,敦煌孤守一郡,朝廷无暇东顾,贼首黄华、张进欲与我从兄联手,从兄非但断然拒绝,甚至连亲子陷于贼人之手后,亦未曾屈服。”

“此可谓我张家有私心耶?乃是为凉州百姓计耳。今日吾亦是为凉州百姓计,势不可为,当顺势而为。”

看到尹奉还欲说话,张华按剑半出,大喝道:“凉州与关中断绝数年,魏国早已无力东顾,难道凉州人还不能作主凉州事耶?!”

最后一句话,让不少人顿时抬头看来。

自后汉建立之初,光武皇帝就曾有意放弃金城郡以西及湟水谷地,幸好马伏波(即马援)识大局,及时劝阻。

哪知百年后,因为胡人之乱,朝廷的大将军邓骘又再一次提出要放弃凉州,这一次几乎得到了朝廷上下的支持。

又幸好时为郎中的虞升卿(虞诩)极力争谏,说服了太尉张禹,这才险之又险地保住了凉州。

再过八十余年,司徒崔烈再一次因羌胡作乱,建议放弃凉州。

这一次,则是议郎傅燮奋力大呼“斩司徒,天下乃安”。

更别说朝廷后面非但无心平息凉州胡人之乱,甚至派了贪官酷吏来主凉州事,导致凉州士吏怨声四起。

放弃凉州,放弃凉州,朝廷一次又一次的做法,凉州人的心早就已经凉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华的这句话,一下子就刺激了凉州人那敏感的心思。

凉州人的命不是命?

明知道凉州保不住,为何还要让我们玉石俱焚?

尹奉看到底下不少人目光幽幽,心底就是咯噔一下,连忙辩解道:

“吾做敦煌太守已有十数载,早视己为凉州人士?吾方才之意,是说即便是降,也要让汉人看看我们的本事。”

“若不然,轻易而降,汉人又如何会看得起我们?”

张华听到尹奉这番话,这才微微一笑:“太守所言极是,实不相瞒,汉国其实已经派人前来商议。”

“而且据某所知,汉国所置的凉州刺史,正是在萧关大破曹真十万大军的冯永。”

说到这里,张华又环视了一圈,发现众人终于止不住地骚动起来。

人的名,树的影。

冯鬼王的赫赫威名,在凉州这一带,确实是风头无两。

“这些年来,大伙也应当听说,自陇右流入的凉州的毛料红糖烈酒等物,皆是控于冯永之手。”

“大伙想想,若是冯永当真到凉州当刺史,难道还会置治下士吏百姓于不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