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是先吃拉,寺庙又不会跑掉,吃完再慢慢逛,啊,我要吃它2大碗!”说着还豪气万千地扬了下手臂。
朱琳的丫鬟翠环看不过去,上来小声地劝解,“小姐,要是太太看见你这样又得说你了,”
朱琳毫不在意,“娘又不在这里,只要你不说,她就不知道。好了,岚姐姐,快带我去吃面,在这听这丫头啰嗦我更饿了。。。。。。”
朱琳果然一气吃了2碗面。
吃完了面,又拉着章岚去逛了九觉寺。
晚上,朱太太和朱琳就在寺里住下了。朱琳坚持和章岚挤在同一间房,扯着章岚兴奋地聊了大半晚的天
第二天法事做完,朱太太带着朱琳随章府一道回城。朱琳还意犹未尽,在船上拉着章岚嘀咕:“我还没玩够呢,什么时候才能再来啊?”朱太太听到了,拍了她一记,“章祖母她们出来这是有事,就你,净想着玩!回去给我在家好好绣绣花,你看看你那绣工,绣只鸳鸯绣成水鸭,这以后可怎么找婆家?”
众人哄堂大笑。
朱琳极度难为情,满脸通红,不依地跺跺脚,“娘,你怎么当着大家的面这么说我!”瞧瞧四周,人人一脸笑意地看着她,实在坐不下去,拉着章岚就出了船舱。
白芷拿来两只杌子,朱琳和章岚就在船头坐下。
因着法事已了,不用赶路,船家有心让贵人们赏景,船速不快,坐在船头,清风徐徐吹来,倒比坐在船舱里惬意。
他们在寺里用过午饭才动身回城。这会儿虽是下晌儿,三月的日头还不烈,不妨碍行路客。来时是披着云雾的太湖,去时却是掀开雾纱,景色分明的太湖。
章岚想起苏轼给西湖写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觉得借用在此时的太湖也很是恰当。太湖,就像美丽的女子,不同时刻有不同的美。
朱琳拉了一把章岚,“岚姐姐,你在看什么看得这么入神?”
章岚回过神来,“没什么,就是在欣赏太湖的景色,你都说了,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不好好看看岂不遗憾?”
朱琳狡黠地撇一眼章岚:“不对,刚才我娘说找婆家,岚姐姐肯定是在想以后找一个什么样的如意郎君,是不是?”
“那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夫君?”
平常女子说起未来夫家的话题都会羞怯,朱琳本想着打趣一下章岚,没想到家教甚严素来沉稳的章岚倒落落大方地讨论起了这个话题。
“我不知道。为了我哥的亲事,我娘把京城差不多年纪的闺秀都筛了一遍,我曾经偷听到我娘和我爹商议‘老爷在朝中没有可靠的根基,以后还不知道调任到哪里去,我是跟定老爷的,琳儿总不能跟着我们到处跑,到了年纪得说亲,要是定在了湖州,以后老爷调走了,扔下琳儿孤零零一个在这里,琳儿这个性子,要是受了夫家的苛待,也没个娘家人撑腰,岂不得委屈死?景儿的婚事定在了京城,以后琳儿的婚事也得在京城找,以后有什么事,景儿这个做兄长的也能照看琳儿’。。。。。看样子,我娘是要把我嫁到京城,可是京城那些公子哥儿我都不认识,要是嫁个纨绔,我可受不了,我朱琳要嫁,就要嫁个大英雄,再不济也得找个像我爹这样的,家里的事都听我娘的。。。。。。”
古语云:“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长远。”章岚没想到看起来风风火火的朱太太,竟为一双子女考虑到了这么长远,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她自己亲生母亲早逝,父亲又远在四川,虽有祖母,但身为长姐,毕竟没法像朱琳这样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享受父母至亲的宠爱。
至于未来的伴侣,不可否认,章岚的确有认真考虑过。
婚姻是大事,固然要看男女双方的人品性情是否相合,但是在这古代,它更重要的是两个家族的联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作为章府二房的嫡长女,将来如无意外她将会是某一个门当户对的家族的嫡子的正妻,对方是正正常常的士大夫,在外撑门立户,她在家操持家务,夫妻相敬如宾,儿女不用多生,一儿一女足矣,她能在教养儿女操持家务之余有闲隙读读书,写写字,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从容地过完这一生,就是她理想的婚姻生活了。她不反对丈夫到别的女子那里找寻爱情,只希望章府嫡女的身份能保障她不用面对妾室成群,庶子成堆,整日争吵家宅不宁的境况。
相较于朱琳这种慕少艾朦朦胧胧的少女情怀,章岚知道自己多少显得凉薄。但是古代婚姻不像现代婚姻,合则婚,不合则离,一旦成婚,几乎就是女子的一辈子,与其以后失望却无望解脱,倒不如一开始就不抱希望的实际。
“岚姐姐,你快说啊,你以后想嫁个什么样的夫君?”朱琳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没什么念想,只希望对方是个端方君子,不苛待妻儿就行,”
“这算什么答案啊,分明是糊弄我,难道姐姐就没想过和未来夫君花前月下,吟诗作对?”
“吟诗作对?看来我得转告朱伯父朱伯母,以后京城科考放榜,直接榜下捉婿,给你捉个才高八斗的女婿,”章岚笑着说,
朱琳扭身就要来捂章岚,“好啊,岚姐姐,连你笑话我。。。。。。”旁边伺候的白芷和翠环都忍不住笑出来了,笑声乘着风在水面漾出去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