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清县外,傅家田庄。 一间竹舍紧靠农田,上推的窗,被木杆撑到了最大,春风春光都好进来。 窗外山头千百座,重叠成画。 窗内一名书生懒散的坐着,桌上笔墨书砚一样不少,还有一堆草纸,有的被镇纸压住,有的就随意的铺在桌上,上边都写满了小字,那春风便将墨香铺满了全屋,闻着也心醉。 旁边竹篓中不乏纸团。 书生拿起最近写的几张,放在眼前细细的看,不时涂改,不时思索。 念平县有螳螂吃人影子的传闻,当地民众遇到螳螂都绕着走,尤其是艳阳天时。听说新上任的县官不信,一日外出巡查,在田间小坐,便真的被一只螳螂将影子吃掉了,发现时已吃了一半,现在县官无论何时出门,太阳多大,都只剩一半的影子。 书生特地去拜访了,不是谣传。 柳江边上还有一县,当地人要想学会游泳,并不下河,而是在夏天去捉一种蜻蜓,用蜻蜓去咬小孩的肚脐眼,咬了之后自然就会游泳了。 经询问,当地人都是这样学会游泳的。 书生去年也去捉了这种蜻蜓,用来咬了表弟的肚脐,再把表弟推进江里,不知是安清的蜻蜓不对还是表弟已经不是孩童了,并没有效果。 自然地,这些也都要记进书中。 不时推敲改掉几个字。 …… 看着看着,书生又想起了今年刚开年时在柳江上的相遇,一时不禁露出笑意。 自己听过、记下的故事虽多,个个都有神奇妙趣之处,可哪里又比得上与那位小先生的相遇呢? 跨越千山万水,寻访道观而不得。 踏上回程之路,巧遇真人而不识。 真是巧妙,妙不可言。 而想起那位先生出尘的风采,与他船上几日相处的愉快,还有他对自己的激励肯定,书生更是忍不住露出笑意,实在很难不将之记下来。 心中纠结片刻,终于提笔。 蘸了墨汁,又悬笔沉思,该如何行文、如何措辞,才能不埋没了江上的这场缘分。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 春风吹进来的满是菜花甜香,使人心静,可它又吹动桌上的草纸和书页,将之翻得哗哗响,又使人无奈,明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转念之间,书生又一想—— 也许是高人有感,托清风前来问讯。 也许是这天地之间的孤魂小鬼也喜欢自己写的这些故事,迫不及待要凑进来翻看。 书生露出笑意,倒也收了笔。 纸上已写得满满当当,粗读一遍,只觉文美字也美,行云流水,淡然之间有妙趣,妙趣之间又有仙气,实在喜欢得不得了。 便只差一个题目了。 书生默默思索着。 正在这时,门口传来敲门声。 “表兄……” 是自己表弟的声音。 书生扭头看去,却是眉头紧皱。 倒不是怕一开门是几个小鬼,学了自己表弟的声音来哄骗自己,虽然也听过、也写过这类故事进书里,可要真遇见了,自己满心坦然,便客客气气请他们饮一杯清茶好了。他怕的是自己一开门,除了表弟,还站着族中长辈和族塾老师,要把自己揪回家中或族塾里去。 这里不过一间田舍,因其远离族屋和风景甚好,被他用作书房而已。 这年头写杂书终究不光彩。 倒也不是不行。要是自己三四十岁再写,定是无人再说自己了。等五六十岁再写,能说自己的怕是早就不在了,要是还能来说自己,自己正好把他们写进自己的故事里。可现在也才二十多岁,族人还是希望他能好好读书,考取功名。 像那位先生一样超然世外、不受世俗眼光约束的人终究是少数。 不然怎么是高人呢? “表兄!” 外头依然在敲门喊他。 “唉……” 书生收起草纸,起身去推门。 心想若是表弟带了族中长辈或老师来,今年夏天就带他去体验一下螳螂吃影子的传闻,也好为书中故事丰富更多细节。 “吱呀~” 竹门一开,外头只有一人。 表弟也已二十出头了,站在外头笑嘻嘻的看他:“我就知道你在这里!怎么这么久才来开门?难道私藏了娇媚女鬼?” “就你一人?” “当然!不然呢?” “你怎来了?” “自然有事嘛!” “今日我忙。” “我是刚刚从城中回来,听了一些事情,觉得伱肯定感兴趣,特来说给你听。” “柳江大会结束了么?” “还没有呢。不过比武完了,也就没多少热闹可看了,很多闲散的江湖人都各自散去了。只有江湖大派还留着,天天凑一起喝酒谈事。” “你听说了什么事?” “安清到凌波水路通了,你可知道?” “嗯?怎么通的?” “哈哈!我就知道你还没听说!” “快快说来!” “先倒一杯茶来……” “倒屁!快点快点!” “那水妖被一位路过的神仙给除了。” “路过的神仙?哪路神仙?” 书生连忙搬来椅凳,和他坐下,紧盯着他。 “我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反正最先发现那水妖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