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 第七百零三章 新旧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零三章 新旧之争(3 / 3)

士的学子们自然是非常不爽的。

在他们看来,自己满腹诗书才华,而那些学理的学生,都是一群工匠罢了,学的都是算学,物理、化学这些鬼东西,然后自己这些文科生考中了进士后,竟然当官还不如博士高!

同样的,其实那些学理,准备报考博士科的学子们也是看不起那些文学院的学生,认为他们只会调书脑袋,整天都是之乎者也,除了写一手八股文章外,屁事都不会干。

这双方都是彼此看不起,最后矛盾自然是越来越深,今天早上只是几个理学院和文学院的学生相互嘲讽,然后打架,但是年轻学子嘛,都有些冲动,最后是开始呼朋唤友,结果就是变成了数十人规模的群架。

对于学子打架,楚行自然是懒得理会的,不过这里头却是折射了目前大乾王朝里的一些教育难题。

那就是楚行想要提振理科的目标,还是会遭到极大的阻力。

不过楚行却是不会因此而妥协,现在他只是搞了新学进士出来而已,以后他甚至都打算在儒学进士也进行改革,把物理、化学、算学这些都列入必考的内容,并且是提高重要性。

最终目标是和儒学进士以及新学进士合二为一,最终形成他理想中选拔人才的科举模式。

所以他想了想后道:“教育一事事关大乾根基,徐爱卿务必要严加督导学子们学习,不要让他们图惹事端,另外,前些时候你们拟定的新学进士招生数量还是少了一些,这样,把数量提高到八十人吧!”

之前礼部拟定的新一轮科举的新学进士,入选者只有三十人,虽然比今年的登极恩科多了足足一倍了,但是楚行却是认为还不够,如果不是报考新学进士的考生还不够多,他都想要直接招生两三百个呢。

徐溪莲听罢后,自然是只能口称遵王命。

大王的话,那就是口谕,在如今的大乾体制里,君权高度集中,口谕也和明文下发的正式圣旨没有什么区别了,唯一的区别就是,口谕楚行可以随时否认,明文圣旨却是不能。

不过出宫后,徐溪莲却是有些头痛了,这新学进士把录取人数提高到八十人后,是不是要削减儒学进士的人数呢,要不然的话,这一刻录取的进士、博士总人数怕是要突破五百人了。

这人数一多,虽然也能够有效缓解目前大乾王朝的官员缺口,但是也会让大乾王朝的科举含金量大大降低,如果随便什么人都能考上进士或者博士的话,这样可是会让外人,尤其是明王朝那边笑话的。

最后徐溪莲也是知道,大王是一力推动新学进士发展的,对于儒学进士始终是保持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自己身为大王的近臣,为圣上分忧是本职工作,既然大王想要让新学进士的人数多,儒学进士的人数少,那么自己就要这么办了。

所以出宫的时候,徐溪莲已经是下定决心,回头就找几个内阁大佬们商议一番,把宣平三年的春试里录取的新科进士数量降低到三百人左右,这样再加上新科博士八十人,就算是三百八十人,按照预计的报考学子数量来看,大约是四取一的标准。

虽然标准还是有些高,但是总归是没有三比一甚至二比一这么夸张了。

只是,这样一来,怕是那些儒学进士的人就会有所怨言了,也许,会让更多的学子去学新学进士!

因为儒学进士竞争激烈,新学进士却是竞争没有这么大,而且录取名额逐年增多,那些为了当官为学习的学子们,定然是不会看不到这种趋势的。

所以在国子监群殴事件后,礼部发布了新公文,宣称将会大幅度提高新科博士的录取数字,并宣告会试将会在崇祯四年的二月举行,中者极为贡士。

而儒学进士以及新学进士的殿试,将会在三月份举行,中者即为新科进士以及新科进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