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 第七百四十一章 读书人思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四十一章 读书人思变(2 / 3)

方,是一片慌乱无比,四散而逃的敌军,他们的人数比幸存的大乾将士还要多上好几倍,但是他们却是抛弃了钢刀长矛,脱下了盔甲,不顾一切的向后奔跑,彷佛身后有着一头凶猛的野兽追着,随时都会将他们吞噬一样。

当然了,赵子安并不知道,战例是真的,但是详细的战斗细节却是不会描述出来的,实际上,战斗虽然惨烈,但是战斗过程远远没有他想象的这么浪漫!

实际上双方的大部分伤亡甚至都不是肉搏而造成的,双方的伤亡大部分都是由火炮、子弹、箭支所造成的。

此外参战的大乾将士们,他们可没有装备盔甲,虽然他们都会携带一把腰刀,但是这柄腰刀主要是给火枪兵们自卫以及其他时候使用。

这个时候大乾的火枪兵们所装备的刺刀说是刀呢,但实际上就是一根削减的铁棒,只有前刺,但是没有劈砍的功能。

这是因为大乾王朝的钢铁工艺还不够过关,而刺刀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承受极大的冲击力,所以刀片式的刺刀,因为强度不行很容易折断,到了最后干脆就用一根削尖的铁棒了,这样还能减轻工艺,压缩大规模量产的成本呢。

不过这种枪刺的功能过单一,为了加强火枪兵们的自卫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所以也会给火枪兵们配属一柄腰刀。

给火枪兵们配属的腰刀,和弓箭手、炮手等兵种所配的腰刀一样,都是最普通的铁刀身,刀刃包钢的廉价腰刀,而刀盾兵、长矛兵、骑兵等肉搏兵种所装备的刀具,则是清一色精钢打造,两者的质量以及价格差别都是比较大的。

火枪兵们虽然有佩刀,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放弃手中的火枪而用小腰刀的!

因此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大乾的火枪兵遭到了明军伏击后,就是主动发起了冲锋,并在进入百米后进行火枪轮射的方式杀伤了大量明军,同时明军的碗口炮、弓箭也是给予了大乾将士不小的杀伤。

但是当大乾火枪兵突进到了三十米进行齐射,齐射完发起刺刀冲锋的时候,明军就是彻底溃败了!

这事很正常,救民军和明军的战斗里,明军在对持甚至对射阶段还是可以坚持的,但是等到大乾王师发起刺刀冲锋的时候,他们十有八`九都是会崩溃的。

因此,当时参战双方并没有进行残酷的近身肉搏战斗。

但是赵子安不知道,而他更不知道的是:他想象出来的战斗场面,已经全面落后于时代的,同时实际战斗比他想象出来的更加残酷!

不过赵子安不知道啊,他只能是自行想象,而想象出来的场面让他的心跳加速,甚至是让他失态轻喊了出来:“大丈夫,当如此!”

这一瞬间,他甚至是生出了报考讲武堂,弃笔从戎,驰恒沙场的荒唐想法。

但是这个想法也只是冒出了瞬间后就是被他甩出脑后,即便是他赵家选择了彻底投向伪乾,但是赵家数百年来都是书香门第,他赵子安无论如何都不能自掉身价去从军当一个粗鲁不堪的武夫,即便是要投贼,他也应该是参加科举啊!

一篇战报看罢,赵子安平复了心情后才是继续看起了朝报上的其他内容!

这朝报上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不过有些是赵子安感兴趣的,而有些则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所以他也是挑挑拣拣看。

遇上一些关乎自身利益的事,他就多看,比如说之前在城门口听读报人说过的开荒免税的事,他就是反复看了好几遍,诏书的正文,户部的声音,以及一片详细的解读文章,他都是反复看了几遍,最后他确定,这开荒免税一事是真的,而且这伪乾王朝还相当重视。

自己家如果现在就组织人手开荒的话,倒是大有可为。

他们赵家乃是书香门第,什么是书香门第啊?说白了就是地主啊!

虽然有商铺等进项,不过他们赵家更多的还是依靠数百年来不断积累下来的田地过日子,所以这田地,也是他赵子安最看重的。

如今农业税可不轻,这八年的农业税减免优惠政策,可以让开荒大有可为。

除了这事外,赵子安还很关心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和科举相关的事。

礼部在朝报上公告,今年的乡试将会照常举行,但是赵子安却是从中看到,这一次的科举,针对前明有功名的士子的优厚待遇却是下降了不少,上两次科举的时候,前明的举人都是可以直接去参加会试的,但是这一次,前明的举人如果要想直接参加会试,那么就要先参加国子监文学院的测试,虽然上头言明测试难度不会太高,但是这却也是透露出来了一个信号。

继续这么下去的话,恐怕前明的功名就要彻底没用了,说不准明年、后年,前明的举人功名就无法参加会试了。

这让他相当纠结,要不要今秋也去参加乡试算了!

他乃是前明的秀才,按照去年大乾的规矩,是可以直接去参加乡试的,而今年的话,则是要通过一番考前测试才能考。

而等到明年的话,恐怕就要和那些童生们一样,直接从县试考起了。

最近一两个月,他身边的读书人圈子里,已经是出现了分化,有些人已经是去参加大乾的科举了,而少数人则是坚决反对,死活都不去考,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和自己一样在观望。

如果说朝廷官军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那么这伪乾也就存在不了多久,他们这些观望的士子自然是不会在这个时候上一艘注定要沉的船。

但是如果说朝廷官员无法在战场上获胜,相反大乾王师还能不断攻城略地的话,恐怕就会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大乾王朝之中。

不说别人了,即便是自己,不也是开始认真考虑其参加伪乾的科举是否可行了吗!

这些保持着观望态度的士子,大体上占据了大乾治下的大半学子,这些人最后是选择继续观望下去还是说参加科举并投贼,将取决于大乾王师和明军的战争,谁赢他们就偏向谁。

而且你也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