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 第七百四十二章 分田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四十二章 分田地(2 / 3)

>
要不然,他让大乾科学院出版这些书籍做什么,这些书籍可都是楚行以前自行编写,并且用来充当童子军的教材的。

后来又是慢慢演变为国子监、各地少年学员的教材,而现在,他则是要让这些教材成为普通学子的教材。

但是教材有了,老师却是没有多少的,除了国子监以及童子军、少年学院外,其他的学子们只能是依靠自学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书的话,只要印刷出来,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是老师,尤其是能够教授高级课程的老师,可是没有几个。

如今最大的师资来源就是童子军了,但是童子军里的高年级学生也不多,而且能够成为高年级学生的学生,一个个都是学霸,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自学更多的新内容,然后进行试验,做一些研究,当老师?对于他们而言是浪费时间。

教育的改革,也是今年下半年楚行准备的重头戏,他要开始大规模推动近代教育了!

虽然楚行并不打算现在就变动科举的模式,传统进士科和新学进士科这两种科举模式,将会在未来多年都会是大乾选官的重要方式。

但是楚行却是可以决定科举考什么内容啊!

不过要想真正的大规模推动科举的考试内容,还得有大量的合格考生呢,总不能说就这么几个人懂得基础的物理化学了,就把试题全部变成理科内容啊!

除了科举外,让楚行想要推动近代教育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今大乾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而如今这种只依靠私塾、私人书院、官学的培养模式,注定是无法满足的,他需要更高效的教育体系。

为此楚行已经决定,准备加大各地基础教育学院的规模,之所以加大基础学院,而没有把童子军列入,那是因为童子军一直都是在持续扩大规模,而且受到生源的限制,也不可能扩张到多大!

截止到现在,这些直接嫡属于王室管理,只招收孤儿的童子军,已经是扩充到了八所,其中七所为负责低端教育的童子军分营,而一所则是负责中高低兼有的扬州总营。

在学孤儿已经是达到了两千余人!

其中仅仅是扬州童子军总营,学生就是达到了六百余人!

但是童子军毕竟不是普通的书院,它的生源只限于孤儿,普通人家的学子是不收的。

童子军里,免除学费,甚至是免费吃喝,这基本上就等于是王室收养了他们,并提供教育,这里头所需要的花费其实也不是个小数目,也不能无限制的过于扩大。

所以普通人家的学子,是不收的。

而童子军的定位是比较特殊的,首要是培养忠诚于王室,忠诚于君主的人才,这些人都是孤儿,对于他们来说,童子军就是他们的家,大王楚行就是他们的父,只要操作得当的话,以后楚行就能够得到一大批‘养子’。

而这些童子军的学生们,以后会成为官员,会成为军官,成为科学家,将会是清一色的社会精英人才,有了这么一批人的支持,大乾江山将会更加稳固。

但是童子军却是不能取代普通教育的,所以各地的少年学院还是要继续发展,而且是要继续大规模的开设!

七月中旬,楚行向天下颁发王命,为解决各地贫寒百姓无法求学的问题,要求大乾治下各府都至少要筹办一所基础教育学院。

但是因为教育资源紧缺,为了扩充生源,照顾贫民子弟,基础学院以及高等学院,都是学费全免的,所以对学子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长期无法升级的学生将会被劝退,不想劝退也行,那么就需要交纳学费了,而且这学费还不低。

不过楚行还是没有给这些毕业生直接授予功名,因为这会打破目前的科举平衡!

要想博取功名,还得需要参加科举!

毕竟他楚行总不能给所有这些新生代的学生都搞一个功名啊,哪怕是秀才也是不能乱给啊,

因为在大乾治下,即便是秀才,那也是有资格当官的!

为了响应楚行推动教育的政策,工部也是指示麾下的众多工厂们,准备成立一所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该校同样是设立在扬州,由那些工厂里的工程师们负责兼任教师,向天下招募学生,只要通过考核,即可免费入学。

学有所成后,就可以加入工部下属的各大工厂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学制只有短短的一年。

这其实就是一所技术学校,培养的是中下层的技术人员,并不涉及那些高级工程师,这些人员,有着国子监里的理学院培养。

虽然说理学院的很多人都是跑去参加科举了,但实际上中新学进士科的人到最后,很多都还会是到工部任职,成为一名技术官僚。

而且现在新学进士科的录取人数实际上并不多,一年八十几个而已,但是理学院那边的学子好几百呢,而且每年都有人不断的报考进去,这么多学子,总归是要寻找出路的。

当不了官,当个工程师也是可以的!

而且当工程师当的好了,照样能够当官!

工部下属的各大工厂里,很多工程师都是有品级的呢,而且品级还不低。

大乾要大办基础学院,高等学院,这事也是引起了一定的波澜,不过和周报的影响比起来,却又是有所不如了。

基础学院、高等学院,只是办学而已,虽然学制有些古怪,学的内容也比较杂,但是办学总归是好事,而且还是免费的,同时也没有说直接授予功名,那些读书人以及士绅们总不能反对不是。

所以,和周报的发行引起了重大波澜不同,各州府基础学院的事,虽然也引起了一些议论,不过很快就是没什么人关注了。

而周报呢,随着第一期的大乾周报陆续在各地印刷并发行,很快就是传遍了整个大乾王朝,上面刊登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是能够引起一片议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