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第二百四十四章 开业首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四章 开业首日(1 / 2)

傍晚,夕阳西下,结海楼以及全城的青石茶庄和大秦粮油店皆已打烊了。  三家的领导人坐在吴驹面前。  吴驹扫了一眼面前的三个人,发现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于是笑道:“心情不错啊,看来今日是首战告捷了?”  三人脸上的笑意藏不住,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  “那就都把账报一下吧。”  吴驹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指着最左边的人,说道:“陈石复,你先说。”  “是。”  陈石复点点头。  “今日结海楼共入账三千六百余贯,刨除成本,总利润两千一百余贯。”陈石复娓娓道来。  吴驹点点头,对这个成绩还是很满意的。  “做餐饮,无非是三要素,菜品,服务和环境,环境足够了,服务你要时刻把关,菜品则继续努力,该开发的菜接着开发,训练新厨师的事也不要停,这关乎接下来搞连锁店的计划。”吴驹嘱咐道。  “是!”陈石复说。  “你的结海楼还是很重要的,炒菜这种做法不难,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人学会,但有句话说的好,‘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起码现在结海楼是整个餐饮行业的领航人,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做好品牌力,始终走在其他人的前面。”  “多谢吴卿栽培,属下谨记!”陈石复恭敬的说道。  “老夏。”  吴驹看向一个中年男人,示意他接着发言。  老夏是吴驹选定的青石茶庄的管理者,他以前也是种茶贩茶的,后来投入吴驹门下,又被吴驹提拔为茶庄管理者,经历和陈荼差不多,这俩人还有点交情,现在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并肩作战,也算是……终成眷属?  多少有点用词不当了。  “城内六家青石茶庄共入账七千二百余贯,刨除成本,纯利润四千七百余贯,平均每家入账一千余贯,诚意最好的是结海楼对面的那一家。”老夏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难掩其心中的喜悦。  “很好!”吴驹点点头。  “跟酒肆那边相比,还有差距!”老夏说。  无论负责青石茶庄的老夏,还是负责制茶的陈荼,皆认为茶是可以和酒并驾齐驱的,因此他们心目中对标的都是无拘酒肆,是现在如日中天的烧刀子酒。  想当初无拘酒肆首日可是直接冲到了万贯的营业额,如今每日最少也能有个一万五千贯左右。  在老夏看来,七千贯虽然是不错的成绩,但还不是最好。  有句话说得好,那啥还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老夏你这话说的不对。”吴驹摆了摆手:“跟酒肆比,你们是吃亏的,烧刀子酒的单价可比茶叶高多了。”  他旋即给老夏分析起来——  茶的单价注定是比不过酒的,起码这个时代是这样!  因为酒是粮食酿造的,而茶不是。  只要天下的粮食还是紧缺的,这种情况就会一直持续。  烧刀子酒的单价是一斤两贯五,而青石茶庄目前最好的茶叶也就一贯露头。  听了吴驹的分析,老夏心中平衡了许多。  “那茶庄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还请吴卿示下!”老夏询问道。  吴驹微微思索了一下,竖起两根手指头:“两个方面。”  老夏做出洗耳恭听的神色。  “一,扩大产品种类,给客户更多选择,并且做高端产品,扩大产品种类这个我就不多说了。酒肆那边这段时间在做的新年限定典藏版烧刀子你知道吗?”  “知道。”老夏点点头。  酒肆的发展可是马不停蹄的,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推出新产品、新系列,比如今年年初就搞出了所谓的新年限定典藏版烧刀子,老夏没买过,但看过宣传,那酒瓶做的华贵大气,简直做的不要太上档次。  这种酒只在正月里售卖,秦国境内限量八百八十八瓶,售价六百六十六贯一瓶,现在已经不对外销售了,据说坊间的价格炒到了八百多贯,并且还在持续上涨。  当时听到这售价的老夏眼睛都瞪直了。  “就照着他们那个标准做,什么碧螺春,铁观音,雨前龙井,都可以搞!我抽空写个章程给你。”吴驹说着,突然响起什么:‘对了,现在距离清明节还有段时间吧……’  “清明节是什么节?”老夏一愣。  吴驹反应过来现在还没有清明节的说法,于是说道:“啊……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你理解成寒食节也行。”  老夏这就听懂了。  “这清明前采摘的龙井茶,被称为明前龙井,这种茶的叶片匀整而有光泽,将茶叶进行冲泡,芽叶舒展,鲜绿漂亮,味道清甜可口,入口柔和清香,乃是龙井中的精品!”  现在才二月上旬,距离四月初的清明还早。  吴驹说道:“现在距离清明还有一段时间,足够我们准备的。”  老夏见吴驹竟然对什么时候的茶最好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这是他和陈荼浸淫此道多年都不曾知晓的,一时间对吴驹佩服不已,心道难怪对方能创造出炒茶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制茶方法,真不是虚的。  但旋即,他一听青石茶庄也可以搞新年限定烧刀子那样的高端产品,顿时兴奋了:“那到时我们该定个什么价?五十贯?”  “小了,格局小了!”吴驹摇摇头:“怎么也得定个百贯。”  老夏惊了。  “这么贵,会有人买我们的单吗?”  吴驹笑了:“这就要说到青石茶庄接下来的第二个方向了,打造茶文化!”  “茶文化?”  “没错。”  吴驹点点头:“饮酒,饮茶,都是有文化的,拿酒来说,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酒和酒器,还有许多习俗和讲究,这就是酒文化,酒可如此,茶矣可!”  酒的饮用自古便有,因此酒已经形成了一个成体系的文化,而茶文化的形成怎么也得到唐宋才迎来井喷式的发展,现在尚不成规模。  “炒茶的出现,会是茶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节点,因为炒茶相比原始的煮茶味道要好很多,茶会被更多的人接受,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会饮茶的习惯。”  吴驹说完,长出一口气,喝口茶润了润嗓子,说起了重点:“说白了,只要茶足够流行,喝茶的人足够多,就一定会有人买账,为什么酒肆可以不断推出各种精装版典藏版,甚至可以炒出天价,不也就是这个原因吗?”  老夏一听这话,顿时觉得自己的格局确实是小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吴卿的眼界令属下佩服!”老夏拱手。  “行了,都是自己人,客套话就不用说了。”吴驹笑着摆了摆手,接着说:“你也看到了炒茶的潜力,而我们青石茶庄是炒茶的开创者,没人比我们更有资格打造茶文化。”  “话虽是这么说,可打造茶文化这种事情,听起来一筹莫展啊!”老夏还是想不到。  吴驹摇摇头,他知道对方不是蠢,还是无法突破思维的桎梏,这很正常,换谁来都是这样。  “属下愚钝,茶庄刚起步不久,还得要吴卿多多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