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还是小声问,“天去供销社买东西,去吗?” 他们这些知青才来,好多东西途跋涉拿不了,肯定是出门买东西的。 沈美云想了下,“也去。” 泡泡里面是有东西,但是很多东西,她都需找个由头拿出来。 去供销社是最方便的了。 隔天一早。知青们便约到了一起,去供销社买些东西,前进大队几乎是胜利公社最大的一个大队了。 所以,供销社离他们这里也不是很远。 走路过去约摸着大半个小时,相于从知青点去老支书家里的距离。 大家一脚深一脚浅的到了以后。 沈美云便看到了供销社的样子,是一个大通间的红砖大瓦房,瓦房被积雪覆盖着厚厚的一层。 售货员在里面烤着炭盆子,还在织毛衣。 就只有两个售货员,在看到进来哗啦啦的一群人时,只是看了一便收回了目光。 继续里的动作,两根毛衣针翻滚间,毛线便被扯出了好远。 沈美云不意外,七十年代的售货员,相于后世的公务人员。 他们又不拿的是固定工资,不拿绩效,所以态度也极为高傲。 沈美云看了一圈后,花了五斤的粮票,外加三块二,买了一袋子五斤的富强粉,三斤精白米。 又给绵绵买了两块鸡蛋糕,半斤盐,三两醋,轮到买油的时候,对方油票,她没有便只买了二两香油。 其他的便没在买了。 一共花了十一块三毛五。 惹得同行的几个女知青,都跟着去看她。 沈美云坦然地笑了笑,“有闺女养,没办法。” 这一解释,大家倒是能理解了。 等到回去的时候,知青点的人已经在吃饭了。不过,这一次他们没等新来的知青。 大家的工分不一样,新来的知青们,也没给他们交粮食,所以自然就是分开吃的。 老知青们一起吃,新知青们也便商量着,“们不交了粮食,大家一直做饭吃?” 提这个意见的是周卫民。 这话一说,他们几个新来的知青,都跟着一安静。 沈美云买的粮食是最好的,她买的都是细粮,人都看出来了。 她是买给孩子吃的。 如果她和大家一起吃,肯定是亏的。 “们打算一起吃。” 周卫民说,“就只有一口锅,老知青们做完,才轮到们,如果们在分开吃的话,就不用上工了,全等着排队做饭好了。” “的建议是今天就算了,天开始们和老知青们一起吃。” “这样就只用做一次饭,而且还能省点柴。” 知青点的柴都是自己上山打的,这大雪封山实在是不好打,所以他们现在用的都是候东来,他们之前打的柴。 “没意见。” 姚志英第一个表态。 接着是胡青梅她也没意见,轮到季远的时候,他就更不用说了,他不会做饭,就是想自己做也不行。 便点了头。 最后,轮到沈美云了,她思忖了片刻,“也一起吃。” 她有自己的考虑,在大集体住着,不合群容易遭排挤,她倒是无所谓,但是自己上工去挣工分的时候,绵绵在家是个小孩子。 就是为了绵绵,她也不能她至于陷境。 所以,和大家关系打的不错,这是绵绵基本的安全保证。 想到这里,沈美云想搬出去的心思,也越发迫切了几分。 听到沈美云的话,季远悄悄地松了一口,隐晦地看了她一。 周卫民继续说,“既然一起吃,每人先交五斤粮食,粗粮给五斤,细粮给两斤就算了。” 显然,这后面的话是对沈美云说的。 “成。” 不一会的功夫,大家就粮食给收齐了。 本来,他们是想让沈美云负责保管的,但是沈美云没兴趣,她是早晚都搬出去的。 没必过这一。 最后商量之后,粮食交给了周卫民和姚志英两人来负责。 第一顿饭,也是他们两个来做。带他们去厨房后,季远忍不住看了一沈美云。 “沈知青,怎不保管?” 他以为沈美云会插呢。 沈美云笑了下,“呢,季知青?” 季远严谨的面容,带着几分温和,“怕麻烦。” “也是。” 这话一说,季远的睛微微的亮了下,就好像他再次找到了,自己和沈美云相似的地方。 在沈美云没看到的地方,季远的睛一直都在跟随着她。 这边说着话,沈美云便去了一趟厨房,看他们在做什。 姚志英在洗菜,东北的冬天冷的掉渣,没有新鲜的蔬菜,只有去年腌制的野酸菜。 因为每个人都有交粮食,而沈美云提供了富强粉,不多刚好两斤,所以他们做了一个酸菜鸡蛋疙瘩汤。 然,里面掺的还有其他知青提供的灰面,算是粗粮了。 细粮没舍得一次全吃完。 沈美云盛了一碗,尝了下味说不上好,但是也说不上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