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望陇得蜀(2 / 2)

这才到正题。邓子荐首开话端:听闻粟家长女为医者,贤淑有德,仁心宅厚,强记博闻,才名远播。

粟汉尧:哪里哪里,拙女草荆之末,未能事农产自活,只能靠一技求个生计罢了。

做父母的嘴上说得很低调,心里满满的骄傲。

邓子荐道:舍弟年刚十八,已到婚配年纪,无有所长,只好准备科举。有心高攀令媛,还望粟家成全。

粟汉尧:粟英瘦弱,又是个残人,只怕不堪为贵人家养生送死,辜负大人一片好意。公子紫光已是功名加身,不可让邓公子受委屈才好。

邓子荐道,邓紫光心仪尊家美玉久矣,非粟英不娶。还望玉成良缘。以后嫁到邓家,买两个丫头,邓家自当顾惜于她,粟家上下不必过多担心。

龙汉尧叹息说:本应是媳妇照顾公婆,哪能让邓家照顾小女?不可不可。

到此时,旁边侍立的粟猛不由戳粟汉尧的衣服。

双方陷入沉默,和事佬适时出现。有作陪的族佬清咳一声,向邓紫光一揖:

老朽粟家叔公,粟英起蒙之时老朽教过一、二。大人家官宦世家,今已居从五品。我粟家世代事农,百年柳开知桂,州使开蒙学于诸岭,粟部始得见文明书礼。今得大人家青睐,着实高攀了,甚于一步登天。然仡伶婚配,主要还是依小子们自己的意愿。承蒙大人不嫌隙,汉尧当心怀感激。汉尧担心粟英无法照顾邓家老小也是实情,难道无有两全之策?

粟姓族佬这一停顿,吊起了众人的十二分心思,这才缓缓地:我有一想法,不知邓大人觉得合适与否,这样行不行,邓公子与粟家长女粟英同年,比次女粟娥大三两岁,让邓公子就娶粟英、粟娥姐妹俩吧。

粟猛先是一愣,眼巴巴望着粟汉尧。粟汉尧对邓子荐说是个好主意,粟英有志向学医,少不得人帮助以期业成,哪怕写个医案都需要人帮手,更何况她姐妹自幼亲爱,本当互相扶持。不可分离。副使大人何意?

邓子荐见他认真,着不由心喜,连忙说紫光何德何能承此盛情?委屈粟家了,委屈她们姐妹俩,使不得,使不得。

粟汉尧说:汉尧幼年随族人入贡,上京进奉方物,并于内庭献芦苼舞于皇亲,先太皇太后怜我年幼,千里拔涉,赐名于我,期蕃汉相和。圣人尧帝爷有二个女儿名英皇、娥皇,同嫁得舜帝爷。仡伶家孩子多取贱名,然在粟英启蒙时,我的爷爷给这俩姐妹起名粟英、粟娥,只求以名贵。如今想来是命中注定的,要姐妹同嫁,应验当初命格罢了。

邓子荐心道粟英终将学成,将来能开诊疗所,有粟娥相帮当然再好不过了,也不愁子光那傻小孓无业榜身,无处立世。乱世当中做个吃老婆饭的闲人,也是个避世之道。撇开门当户对之见,今邓家逢大变,自己尚无一男,乱世已近,时不我待,紫光当尽快完成娶妻生子才是正形,于是当即与粟汉尧一拍即合,为邓紫光议娶粟家姐妹。

姐妹两躲在内室偷听得消息,有惊有喜,一个抺眼泪,一个咧开嘴角笑。粟英本不相信公子追逐,可任谁能不怀春呢,谁又不会暗暗期待?如今竟然事成,自是一番悲喜交加。粟娥则要简单,除了喜欢还是喜欢。姐妹俩虽然表现不同,心思相似,如同花开。

这姐妹俩正偷着乐,听得粟汉尧叫粟英粟娥,出来见大人。

原来,邓子荐见过粟英,除了有眼疾,其余均令人满意。只是这粟娥长得如何还未知,心想见上一面,便问粟汉尧,这定下亲的话需要什么规矩?

一旁的族佬会意了,说是不是让粟英粟娥见见家长?粟汉尧叫出自己女儿出来拜见。

邓子荐见那粟娥年约十五六,身形硕长,相貌圆润,十分入眼,定是个能生养的女子。只是人家辛苦养育出两个女儿,便宜了自家兄弟。想到这,他取出金银两个簪子作礼,粟猛连忙接过交给粟娥,粟娥双手捧过,金簪为姐姐插上,自己插上银簪。姐妹两回拜称谢。

注:

一,在宋人李伯曾上奏朝廷的《帅广条陈五事奏》中,仡壮写作猗撞,事实上,仡与猗同一个读音。前者是强壮的意思,后者是美好,李伯曾为二制选官任静江府经略安抚使,主持静江城扩建工程。

二,府学及孔庙是今天的桂林中学和医学院,亲军营是今天的艺术馆和奎光中学。两者之间仅隔一条街。

三,仡伶人与武陵蛮相近,在宋周去非的笔记中说“静江属县半抵猺峒,猺峒者,五陵蛮之别也。”三国时蜀相诸葛武侯治下多有仁政,武陵蛮的爱戴孔明,遵其服制,椎髻缚带,背刀披毡。故仡伶男子保留的当时风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