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出全州城,邓紫光拿出鼙鼓敲起来,随着鼓声,隐匿的瑶兵出现,从岸上拉起纤绳拖动大船,号子声与鼓声呼应。原来这鼓声是调兵。
下午时分到了石期站,此时已进入湖南永州路地界,蒙三和粟猛率瑶兵与纤夫向邓紫光辞别,他送夫人和邓紫光只能到此。后面的人都是湖南这边负责派人。看着这些保卫自己的人逐渐消失了远方,邓紫光想起了四妹唱起的山歌调。
粟猛却说要返回静江,到宣抚司讨要此次入贡赏赐。此时唐文学没有拒绝,将盖有自己信印的手谕交给邓紫光。
邓紫光让粟猛回静江多采购些种子和农具回去。山里人等着这年后春耕。这次为入贡和宝莲寺的事,耽误了始安商行的许多事,于是便让粟猛传书信给曹县和熊桂,让他们通知各场店,安排妥当的生意,元霄节后动身长沙,二月二在长沙会合。他谋划新一年的重大事项。
邓紫光心情寡淡,便捧起书本在看书,唐文学搭讪问之前瑶兵去哪了?邓紫光告诉他这些人会立即回山去。准备开春农忙。
唐文学问你在这一路备下多少人马?
邓紫光:一起三百人,加上永州乡兵,估计一百人。
唐文学:如果我在小榕江口要动手呢?
邓紫光:全靠好没有动手。
唐文学:你是不是预料到我会来捉你?
邓紫光:兵者必料敌从宽,算已御敌皆从严。小心驶得万年船。
唐文学:……
唐文学心中开始不安,几欲再和邓紫光说话,见邓紫光持卷勤读不辍,自己不便打扰,连火夺都也看出他欲言又止的样。
见邓紫光抬头看向自己,唐文学再次上前搭话:招抚如此用功,敢问招抚是哪一年的功名?
邓紫光:八年前跟随衡阳石鼓书院师从唐先生得秀才。七年前与崔斌兄在静江一同参加举试。六年前在广州得进士。
唐文学:原来招抚大人及冠年完成人一辈子走完的读书路,甚是钦佩。为何招抚大人依然勤学不断?
邓紫光:学无境,读书让我心悦。
唐文学:招抚大人学优品高,唐某当以先生礼敬。
邓紫光:唐大使过谦了,不必。
唐文学:先生为何选在衡阳从师?
见唐文学极力拉近关系,邓紫光颜色稍霁:父兄皆在长沙为官,我自幼在武冈老家,衡阳处于二地中间,故在石鼓书院读书,两头兼顾。
唐文学:我们路上经过衡阳,是否可去石鼓书院一观?
邓紫光略为思索,欣然称道:大人所言甚好,我是该去看看我的授业恩先生。他家在书院旁,书院萧条后,他常在潭州府给人授业,此时去看他正当其时。
火夺都悄悄提醒邓紫光:此人此时交浅言深,言不由衷,需要得提防。
邓紫光:好一个交浅言深,出自战国策: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雍)说(悦)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火夺都嗨一声,邓紫光向他摇手示意不说。
石鼓书院与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四大书院,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之誉。此番邓紫光拜访,如同以前一样送他始安商行的美酒,竹纸,而最让先生感兴趣的,则是邓紫光给他带来始安学宫讲习录首发本,让他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唐先生对邓紫光主持的成仁取义大讨论十分有兴趣,一口气读完后,兴致勃勃地点评一番,极力称道。
邓紫光乘机邀请唐先生去始安学宫做山长,唐先生称自己年过甲子,不好再操持。邓紫光保证不让先生过于劳心力,教学问题一切皆有人打理,只需要唐先生对讲习的选题及勘印做总制。唐先生听了心中有此动了,突然问我那义女细君呢?
邓紫光:细君妹妹现在嫁到大都王府,已生了一个崽,一切安好。
唐先生不由叹一口气,这女娃见着就讨喜。
邓紫光:有一前朝贵人之女,现跟继母同住,不日到长沙。这是一个读书种子,只可惜是个女娃,如果能被先生收为义女,学得先生真传一二,必能扬先生之学,并于天下。
唐先生:有此等天资女娃儿,必是非常人家之苗,?
邓紫光:如今落难在山中避祸,资质甚至比学生都好。年已十三四,世少有人能与之相伍,但总不可终日藏之于荒芜。
唐先生十分敏锐:十三四岁,到有多显贵?
邓紫光:她叫周亘,她同父异母的妹妹叫赵媞。
唐先生将茶水倒一点在桌上,用手指在桌上写了一个媞字。邓紫光点头。唐先生又写一个姮字。邓紫光将女字旁抺掉。唐先生皱起眉头。写了一晋国两字。邓紫光点点头。唐先生脸色极为难看,然后说:做女儿不合适,做女弟子吧。
邓紫光退步一揖到地:谢先生让他家不绝其祀。我专为她在始安学宫办有女班,收了几个女弟子。春学还望先生带她去入学才好。
唐先生:她什么时候到长沙,我去见她继母。
邓紫光:大概要正月十五。
唐先生:好,我过了正月十六就去长沙。
邓紫光:时间就定正月十六吧,会有船来接你。
邓紫光与先生话话,唐文学以不便打扰为由,要进在书院去闲逛。等邓紫光从先生家出来,唐文学已不知去向。
原来唐文学思忖邓紫光与自己不是一路人,自己斗不过他,乘着邓紫光与恩师说话期间,唐文学突然消失了。
邓紫光见唐文学突然不辞归,知道他不愿与自己纠缠下去,从他这个方向来的危机未必解除,始安学宫和静江的场铺也未必安全。捣毁宝莲寺的力量不在广西,而在二江,他们未不会放过由宝莲寺出去的人和前朝金银、文物与书藉档案。
邓紫光回到船上,与火夺都说他果真不辞而别了。
火夺都:居然这一切在先生预料之中。
原来,先前火夺都说唐文学交浅言深,言不由衷,邓紫光就已经预料到唐文学已失分寸,于是由火夺都控制了唐文学的十一个城兵,不让他们与唐文学合流,逼使他自已逃跑,成为孤家寡人,陷入反复跳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