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不自在,好像先皇在怒视着他。无论如何,这个都城一定要迁。想到这,朱棣便下定了决心。
“道衍听旨,朕命你刻日前往北平,营建新都,从即日起,北平改称北京,等营建完成,便作为我大明的新都。任何人不得再议论此事,违者斩!”
李景隆看皇上这样说了,便退了回去。徐辉祖本来就一肚子气,这时看朱棣也不商议就要迁都便更加大怒。
“皇上,臣仍有话说。”
众臣看徐辉祖仍要劝阻,不免有些担心。
当然担心的人大都是建文帝的旧臣,与徐辉祖也有些交情,生怕朱棣要是动了真怒,这徐辉祖恐怕性命不保。
可是也有高兴的,其中最高兴的当是高阳郡王朱高煦。
朱高煦是朱棣与徐皇后所生的第二子,这徐皇后为朱棣总共生了三子,分别是世子朱高炽、高阳郡王朱高煦和当是还未封王的三子朱高燧。这三人现在都在殿上。
世子朱高炽由于身体肥硕,行动迟缓,不能骑射,连走路都需人搀扶。朱棣一向很不喜爱这个儿子,但由于立嫡以长的旧归,再加上□□喜爱遂被册立为世子。
在诸子中,朱棣非常喜欢的是朱高炽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
朱高煦因为勇猛彪悍长于骑射,朱棣认为朱高煦很像自己,所以便很喜欢这个儿子,尤其是靖难之役时朱棣被建文帝的部队包围,眼见着有生命危险,是这朱高煦拼死护驾杀出一条血路,救出朱棣。朱棣当时就亲口对朱高煦许愿,说将来得了天下,必立你为太子,这使朱高煦十分得意,行为益加骄纵,也使世子朱高炽太子之路有了一层阴影。
三子朱高燧也是精明狡诈,因其幼子之娇憨得朱棣喜爱,这朱高燧当时支持朱高煦,俩兄弟便抱成团要与世子朱高炽争夺这太子位。
当下这三人看徐辉祖敢冲撞朱棣,都是一阵高兴。
这三人曾作为人质被建文帝扣押,朱棣当时为了营救三子,以自己病体垂危上书建文帝,请求三子北归。
建文帝当时便要徐辉祖拿个主意。
徐辉祖就说,三个外甥中,惟有朱高煦最为无赖,他日必为后患,不如留他在宫中,以免召患。
没想到后来朱高煦听说这事了,深恨徐辉祖不念舅甥之情,念念不忘报复。
三子素知朱棣喜怒无常,这下看徐辉祖贸然顶撞,便觉得有好戏上场。
果不其然,朱棣看到徐辉祖又要说话,便很恼怒“你想说什么?朕说了这件事情不再议了。你没听见吗?”
“臣只是想说,臣宁死不从,就是死也要死在南京,臣要和自己的祖宗在一起。”
“徐辉祖,你大胆,你以为朕不敢杀你吗?自朕登基以来,你处处与朝廷作对,朕念你是功臣之后,是皇后的长兄,也就容了你了,但你肆意妄为,得寸进尺,不知悔改,朕这就要重重处置你。”
“臣不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上看臣不顺眼,就要了臣的性命又如何,但臣有□□御赐免死铁券,皇上不能杀我。”徐辉祖仍在顶撞朱棣。
朱棣更加愤怒:“你有□□免死铁券,朕不杀你,马总管,宣旨,废除徐辉祖爵位,幽禁王府。还有想劝朕的吗?”
马总管就是马云,时为内侍太监总管。
群臣面面相觑,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