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筠,但那时的王钦若并没有直接同意。 他不同意,只是因为张氏忽略了一件事。 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当今天下,官家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 咸平年间,牵扯进科举舞弊桉的王钦若,为何能够全身而退? 他靠的只是‘自辩’吗? 不! 他靠的是先帝的赏识! 此前,王钦若一直没有摸准官家的态度,直到他从宫中得知了一件事。 省试开始时,刘筠上奏了一封请罢殿试的札子! 依照咸平故事,如遇丧期,不办殿试,也不是不行,但刘筠的那封札子,本意压根不是请罢一科殿试。 王曾上奏的那封奏疏,才是直指核心! 想要将取之之恩,从‘恩由主上’重新变为‘恩归有司’,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因为此事,刘筠多半恶了官家。 扳倒刘筠,既可以逢迎上意,又能交好张氏,同时还能打响上任之后的第一枪。 一箭三凋的事,王钦若有什么理由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