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叩问仙道> 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神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神道(2 / 3)

阴风来处,淡淡的水雾在河堤弥漫,水雾里隐隐绰绰有两个人影。

两人身影飘忽,脚不沾地。

不过,看他们的打扮,都穿着整齐的黑色衣袍、高冠,腰间悬刀,面目威严,身上有一层淡淡的奇异灵光,绝非孤魂野鬼。

衣袍的背后,书有一个‘北’字。

他们御风疾行,听到前方急促的马蹄声,飞到高处张目望去,便见一道人骑马夜奔。

虽然古怪,倒也没发现道士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们并未现身,继续前行,正要擦肩而过之时,那道士却陡然停了下来,眼睛分明在看他们。

“能看到我们?”

二人下意识握紧刀柄。

秦桑翻身下马,拱了拱手:“二位可是北廓县的阴差?贫道法号清风。”

“正是!见过清风道长,”两阴差猜出秦桑乃是修行之人,且修为远超他们,齐齐还礼。

“看二位的方向,应是为查探蝗灾而来吧?怎的来得如此之晚?”

西五村的村民入城讨活计,称职的城隍立刻就能察知风声。

过去四天才派来阴差,若非柳神阻挡蝗群,不知多少庄稼要被吃空了。

被当面指斥,阴差强忍着没有发作:“城中另有要事,诸位大人分身乏术,今日方知蝗灾传闻,立刻遣我等前去查看。若是寻常蝗灾,是为天道,不必干涉,若有妖邪作乱,当诛除之!”

秦桑点头,“确有妖蝗作乱,不过已被驱往深山,并未伤及百姓。”

两阴差对视一眼,神色缓和下来,拱手道:“多谢道长出手,驱赶妖邪,省了我们一桩麻烦。”

“非也,并非贫道出手。”

秦桑摇头,将原委告知,包括柳妖讨封之事。

“这……”

阴差迟疑道,“此等敕封大事,我等不敢作主,还望道长随我们去一趟县城,请示上官。”

秦桑自无不可,示意阴差带路。

一名阴差对同伴耳语了几句,化作一团阴风,先行入城报信,余下的阴差带着秦桑不疾不徐赶路。

他们的速度也不慢,很快看到远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阴影,正是城池的轮廓。

入夜不久,城内灯火通明。

一侧城门紧挨着码头,大河两岸屋舍俨然,人声鼎沸,自发形成了小镇。

秦桑看到了一艘熟悉的船,陈伢儿正在船头烧柴做饭,他送的拨浪鼓还在小五手里。

与此同时,秦桑也注意到,城门前站着一个身穿锦绣官服之人,气势不凡,一排阴差列在他身后。

未到宵禁时候,城门前人群来来往往,却没有人能够看到他。

“是城隍大人!”

带路的阴差低呼一声,没想到城隍大人会亲自出城相迎。

青马一跃,跨过河面,稳稳落在城门前。

城隍外貌是国字脸、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一脸正气,远远就在默默打量秦桑,早已通过阴差知晓秦桑法号。

“北廓县城隍高若虚,见过清风道长。”

秦桑牵着小五下马,微微拱手,“贫道清风,不敢劳烦城隍大人亲自出城相迎。”

高若虚哈哈一笑,对左右道:“呈上来。”

立刻有阴差双手捧出一卷金帛。

高若虚接过,在秦桑面前徐徐摊开,正是一卷册封柳神为土地的敕命。

“柳妖阻却妖邪,护佑百姓,虽是异族,其心可悯。高某身为北廓县城隍,有册命土地之权,事后奏报府城即可。道长请看,有无疏漏?”

秦桑也没想到这位城隍这么爽快,“贫道代柳妖谢过城隍大人。”

高若虚点头,将金帛交给两名阴差。

“速去西五村土地庙!”

阴差领命而去,秦桑和高若虚说着话,向城内走去。

陈伢儿的船就在不远处,正对着炉子吹气,耳边似乎听到了拨浪鼓的响声,忙抬起头。

夜色昏沉,并没有想象中那个人影,满脸失望。

北廓县城里,城隍庙甚至比县衙还要气派,城隍庙前的街市也是城内最热闹的去处。

秦桑牵着小五,和高若虚并肩行走在街市上。

雒侯和阴差都识趣地落在后面。

到现在仍不见城隍座下的文武判官、各部司曹,堂堂城隍仅有几名阴差相随,城隍庙也没有其他神灵的气息。

再结合高若虚出人意料的热情,秦桑心知定不寻常,但装作不知,和高若虚闲聊。

被问及仙乡门派,秦桑只道独自修行,下山游历到此。

正说话间,后面忽然有两名阴差离队,消失在一条暗巷。

秦桑止步,转身看过去。

高若虚也跟着停下来,道:“济生药房的孙老先生寿元将尽了。”

“二位阴差是要去护送孙老先生最后一程?”秦桑问道。

以他在风暴界的见识,凡人寿尽,除非被人施法勾魂,或者有其他变数,魂魄便会散去,并没有转世之说。

高若虚点头道:“孙老先生医者仁心,救济穷苦,一生活人无数,有仁医之称,受人爱戴,或可引入神道。”

“引入神道?”秦桑目光扫过阴差,“大人和诸位阴差,生前都是仁义之士,死后成神?”

“说来惭愧,高某生前只不过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高若虚看出秦桑似乎不太了解神道,主动解释道,“人有三魂,凡人死后,天魂归天、地魂归地,人魂冥冥,不知何往,传说能够转世,却不知真假。不过,也有人因各种原因,死后魂灵不散。

“如被仇恨、执念纠缠,鬼魂逡巡不散,甚至变成恶鬼作乱,这些是需要镇压或铲除的。”

“若生前行善,万人称颂,死后魂蕴灵光,也不会立刻散去,并有神道潜质,或许这便是天道对善行的认可。

“我等城隍之职,便是将这些人接引入神道,待我等阴寿尽了,仍有神灵继续护佑一方。”

秦桑高来高去,一直没有时间仔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