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娘笑道“看我做什么,还不磕头谢恩!”
菡萏和芙蕖拿了赏,磕头谢恩,便出去了。
虞老夫人对印娘继续道:“不必自谦,你当得起三奶奶这一谢。”
“她的人办砸了差事,险些酿成大祸,这次多亏了你,不然,慢说是她,便是我也不知该如何向老四交代了。”
不知想到什么,虞老夫人叹气道:“瑞姐儿再不济,也是老四眼目前儿唯一的孩子,若真有个闪失……”虞老夫人想试不敢再想下去,怅然的住了口。
印娘听得似懂非懂。虞老夫人和贾氏感激她,她尚能理解,可是贺氏又与这件事有什么干系。
但转瞬印娘就想到那天晚上,那个婆子似曾相识的脸,还有老妇人的那句‘她的人办砸了差事’,这些碎片联系在一起,印娘要是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她可就是个棒槌了。
贺氏见她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抿着嘴笑:“我原还想着,就当不知道这件事,省得欠了你这么大个人情。好在听了老夫人的劝,没那么做,要不然那天被发现了,我这张脸可就没法要了。”
印娘知道她是在说笑,也不言语。
“行啦!”虞老夫人笑着嗔怪的瞪了贺氏一眼。贺氏见好就收,直言道:“年初的时候,老太太想着四姑娘到了该学规矩的年纪,可左挑右选也没寻着合适的教养嬷嬷。”
“老太太把这事交给了我,我就把徐妈妈派了过去。”
印娘点了点头“怪道,我瞧那位妈妈眼熟,原是三奶奶身边的人。”
贺氏难得的露出一抹苦笑,长叹一声“可不就是我身边的人,这婆子虽不是我侯府的家生子,但在侯府,我母亲身边侍奉了十五年,是个能托底的人,没曾想,如今年纪大了,越发昏聩,竟闯下这样的大祸。”
“按我的意思,我原是要将她打一顿,再发落的,还是老太太在旁拦着,免了打,直接发配到了城郊庄子。”
印娘看向虞老夫人,她什么都未说,但虞老夫人却像什么都知道,安抚似的看着印娘,对着她和虞三姑娘道:“你们姊妹大了。以后嫁了人,这些事是免不了的。早早经历了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然后直接揭了贺氏的短处:“别看你们三奶奶平日里风风火火,杀伐果决的,她做事儿手下留着分寸呢!”
“你道她真下得去手打那婆子?”虞老夫人笑道。
印娘和虞三姑娘对视一眼均是一脸不解,贺氏却是了然一笑。
“老太太真是洞若观火,什么都瞒不住您的火眼金睛。”
“少给我灌迷魂汤,只这一次,下不为例。”
说完,虞老夫人继续给姊妹二人解惑道“那徐妈妈是侯夫人身边的人,三奶奶若是真把人给打了,传出去当面人家赞她句大公无私,背地里指不定要如何编排、取笑她。”
“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既是这个道理。”
印娘只听着不言语,虞三姑娘却似醍醐灌顶,恍然大悟道“所以人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又有人说,挑一挑故能起火,按一按亦自冰消的道理。”
“正是这话。”见孙女一点就透,聪敏非常,虞老夫人欣慰大喜,一拍桌子,哈哈笑道。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我如今算是服气了,人家一辈子都未见起知道的道理,老太太你这么三言两语的点拨,姑娘这边厢就了悟了。”
明知这是奉承话,可虞老夫人还是爱听得紧。
“行啦,有话以后慢叙吧,人齐整了,快些上菜!”
“是。”
冯妈妈朝门口处的丫鬟挥了一下手,就见几个服色统一的丫鬟捧着各式杯碗盏碟陆续奉上,不一会,桌子就被摆得满满当当。
几人正要动筷,虞老夫人似是想起了什么,问向站在身后的贾氏:“瑞姐儿呢?怎不见她来用饭。”
“回老夫人的话,瑞姐儿正和金鸽姑娘玩。”贾氏道。
“快把她带过来用饭,都什么时辰了。”虞老夫人道。
“是,妾这就把瑞姐儿带来。”
印娘看着贾氏匆匆离去的纤细背影,忍不住想,这人究竟为着什么,守在父母膝下的安逸日子不过,偏要来到这富贵乡中,做个半奴。
视线一暗,面前的碟子里多了块鸭肉。
“做什么,还不用饭。”却是虞老夫人给她夹了块八宝鸭。
“无事,就是菜色太多,做得又这样精巧,一时挑花了眼,不知先吃哪个才好。”印娘笑着推说道。
“莫说是表姑娘,便是我,今儿也是涨见识了。”贺氏指着手边的一碟酱,对众人道:“这可是御膳房有名的酱品,金钩豆瓣,要不是以前我在家里的时候,宫里赐下的东西里有这么一样,有幸吃过几次,认得这物。不然可真就,牛嚼牡丹,糟蹋好东西了。”
印娘和虞三姑娘听得一愣一愣的,尤其是虞三姑娘,孙氏曾同她说,她生的晚,没有赶上好时候。
虞家曾是皇商的事,虞三姑娘多少听人提起过,可后来为什么没落了,她就不得而知了。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虞家虽说是没落了,但那也要看和什么时候比,和谁比。
虞三姑娘自小锦衣玉食,与她结交往来的,也多是豪富之家。见得最多的就是好东西,可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家能豪阔到这个地步。
随贺氏怎么说,虞老夫人只是笑,看这形容就是承认了的意思。
笑着笑着,虞老夫人似是想到了什么,板正了脸色道:“三奶奶真是做得一手无本经营的好买卖,”筷子尖点了点这桌席面“拿我的花,”又看向印娘“献她这尊小菩萨?!”
众人先是怔了一怔,随即笑开了去。窗外吹进一阵风,带着馥郁的荷花香,众人笑声渐收。
“怎会!”贺氏一边用帕子去押眼角笑出来的眼泪,一面伸手朝身后的仆妇勾了勾。
就见那仆妇如臂使指般,从袖笼里取出一封洒金烫花请柬。
贺氏接过,双手递到印娘面前。
“姑娘守着老太太这座宝山,吃用是不愁的,这是下月,户部尚书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