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那些人去而复返发现我不在。”
钗衣只好应是。
沈芸英又与她聊了聊京城形势,得到一些情报。
副都的选址快定下了,除了右相等人知道确切消息外,朝中无人知晓。
沈芸英沉吟着,进京多日还没与衢州那边传信,不知道李青颖上次说的“已有法子”做到什么程度了。
钗衣又提了提镇北侯谢家,谢家独子谢洵逃了,朝廷猜测他可能去北境,沿途各城皆设了关卡。一个月过去,还是没有消息。年后关卡就要撤了,谢洵的抓捕会交由专人负责。
“专人?”沈芸英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
“对,是谁不知道,只听说此人是右相举荐,说是认识谢洵。”
沈芸英上辈子没听说过这些,努力回想也只记得起一些片段。
那时仲夏,太阳炙烤着庭院,林峦之和柳无许等人在书房里议事,她在屋檐的阴影下等着。
阶旁的松树枝繁叶茂,叶片肥厚浓绿,她无所事事地看着。
不知聊到什么,书房内原本隐隐的交谈声大了起来,几人朗声大笑。一句笑语被刺耳的笑声夹带着清晰地传到沈芸英耳边。
“新科状元不愧是右相义子,谢洵此次不死也是重伤。”
她一怔,正待仔细听,书房的声响却戛然而止,归于寂静。
沈芸英从回忆中抽身出来,对这件事有了大概的把控。她从不认为谢家会通敌叛国,事实也确实如此,她死之时,听闻谢洵已经找齐证据呈交圣上了。
这一世如果可以的话,她想帮一帮谢家。
只是这件事她知道的甚少,需从长计议。
沈芸英思考一番,沉吟道:“你知道的明年参试的人有哪些?”
钗衣觉得她话题转得奇怪,但还是答道:“朝中有户部尚书嫡子崔玉,工部尚书的二子韩迅,礼部尚书独子王相旬。朝外的话,文礼书院的陈理陈哲,白鲁书院的钱疏……”
钗衣报出一个个人名,沈芸英越听神色越古怪。钗衣声音渐小直至停了下来,她问道:“是有什么不妥吗?”
沈芸英摇头,看着钗衣迟疑道:“你前些日子办事的地方,不会是林府吧……”
陈理陈哲这些人她认识,都是林峦之的人。
钗衣一愣,点点头。
“林府守卫挺严的,奴婢在林世镜院子里当的粗使丫头,有一次探听消息险些被发现,林府大查,正要查到奴婢时奴婢刚好被赶出了府。”
“因为林世镜有次喝醉后见了奴婢,说奴婢丑到他眼睛了。”
沈芸英一顿,没想到这也能行,不过想到这个人是林世镜又觉得正常。
她又问了些其他的,对京城目前的形势更加了解。
见沈芸英没什么要问的了,钗衣再次饮尽杯中茶水,将茶杯倒着搁回木盘中:“时间不早了,沈姑娘去做自己的事吧,这杯具奴婢明日拿去洗。”
沈芸英点头。
“哦对了,”钗衣走到门口又转过身来,敲了敲头道,“奴婢真是说话说糊涂了,忘了告诉姑娘傍晚有人进过屋子,待了一刻钟才出来。”
沈芸英坐在灼灼烛光中,眸底暗藏光华,她勾唇笑道:“嗯,我知道。”
“那好,姑娘注意安全。”随后她便头也不回地推门离去,再次成为了柴喜。
这算得上来去了无痕了,沈芸英垂眸看着归置好的杯具,想着整个屋内恐怕只有凳子的余温证明她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