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母上楼后,这顿饭没法再吃下去。 苏父讪笑两声跟着上楼去,宋家老两口也幽幽放下筷子,宋父故作威严说了宋巧两句,随后又让苏钟军别再放在心上。 反正对宋巧的批评就是轻轻拿起,再轻轻放下。 林倩两口子起身捡碗进厨房,宋巧跟着身后想帮忙,也被林倩推开。 她低声道:“好好解释一下,别让钟军多心。” 小两口坐在床边,宋巧看着窗外的枯枝丫,重重叹口气。 “我是不是说得太过分了?”她轻声问。 苏钟军牵着她的手,摇摇头:“我妈是晕了头,没看清自己,倒让你受委屈了。” 两人偎依着齐看向摇篮的两姊妹。 苏钟军垂下眼眸,深知母亲的性子一时半会是劝不动的,除了不满意宋巧,还不满意宋巧生的是姑娘。 从内心来讲,苏钟军也希望是儿子,可姑娘也是自己的孩子,再说两人还年轻,他也没打算只要两个。 不过这会宋巧的身子还虚弱得很,再生也得等到两三年后,他也受不住日日和妻子‘分离’。 第二天婆婆直接没下楼,早饭也是苏父给端上去的。 苏父看着手中的碗筷叹口气。 人年纪大了就是犟,昨晚还想明白说找机会给宋巧和宋巧父母道歉,今早一睁眼又拿出长辈的款儿,觉得自己再不对,宋巧也不能当着一家人面拂自己的面子。 “我不吃!”苏母看见外头丈夫沉默的身影,不悦高喊着。 苏父不悦抿下嘴,心里第一次生出不耐烦。 他不想管这破事了! “你爱吃不吃,我就问你,你跟着去滨海市不?” 刚刚吃完早饭,苏钟军建议带着老人去滨海市逛逛,扫盲班的人数已经确认差不多,再过两天宋巧就要去上班了。 趁着这两天有空,带着大家去滨海市逛逛,然后买点年货。 东山岛上的副食厂和供销社关门早,加上冬天气候不稳定,三四天不开门是常有的事,所以除了岛上五日一次的集市,很多老乡还是习惯去滨海市置办年货。 见大家伙根本没有征求自己的意见,就将出门的事给定下来,苏母气的胸脯急促浮动。 这宋巧让大儿子不尊重娘就算了,现在宋家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你也要去?”苏母问外头不耐烦的苏父。 苏父:“肯定啊,难得来一回海边,我得去逛逛。” 苏母气得扫下缝纫机旁的针线筐,高声叫着:“我不去!” “神经病!”苏父实在忍不住梗着脖子骂了一句,然后转身蹭蹭下了楼。 楼下除了苏钟军,其他五人脸色凝重盯着楼上,宋巧心里无奈叹息声,这人咋就劝不动呢? 这时王大嫂推开门:“小宋老师,我把孩子带回去了。” 本来是计划一块去的,所以宋巧请了王大嫂帮忙照看孩子,可现在婆婆不打算去,要是带走孩子,她肯定又会胡思乱想。 正犹豫呢,苏钟军递给王大嫂一个竹篮,里面有两个孩子一天的口粮。 “你妈……”宋巧指了指楼上。 “她现在情绪也带不好孩子。”说完,苏钟军脸上带着笑,问王大嫂有没有什么需要带的。 王大嫂看着苏钟军笑容,真觉得稀奇。 之前在路上遇上苏团长,对方都是疏离微笑,现在是和颜悦色的,让人如沐春风。 见苏团长还会惦记自家,她哈哈笑了两声,连摆手道:“不用,今年我们准备回老家过年。” 王大嫂带着孩子走后,苏钟军不允许其他人再上楼劝母亲,他催道:“快走吧,等会船要开了。” 临近年关,严肃的运动氛围渐渐弱下来。 各社区派人打扫所管辖的区域,大街小巷干干净净,街面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标语和新年贺词,一派热闹景象。 苏钟军本来想带着老人去国营饭店吃顿午饭,可刚进屋就被服务员劝说出来。 里面已经坐满了人,等这一拨吃完至少得半个小时。 大家伙都被热闹的氛围所感染,表示无碍,于是一行人继续在街道晃悠,路过这片社区的供销社时候,外面可排满长队,一直到街角的拐弯处。 吓得宋巧去问排队的大姐。 “同志,这是在卖什么?” 大姐打量宋巧一眼,见她不是滨海市人,便快速解释:“没卖什么,是单位发了年饷,里面有饼干、糖果和水果罐头的票,这是过来买年货的。” 现在的人就惦记手里有票能买些什么。 这不单位早上刚发了票,这中午就过来抢货,供销社被挤得寸步难行,只好叫来保卫科维持秩序,一个个长队排起来。 队伍越长,人心就越慌,生怕抢不到东西,来排队是人越来越多。 就在宋巧询问的时候,后面的人还高喊着让宋巧到后面排队去,别想着插队。 “供销社今儿是挤不进去了。”宋巧一脸无奈。 另外三个老人倒看得津津乐道。 红星镇供销社的货物少,一旦真抢起来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得精光,何时会有这种大场面。 “咱们去百货商场看看吧。”苏钟军提议。 本来是计划逛完再去买年货的,看着架势得专门冲着年货去。 于是几人坐了公交车,到了百货商场也是人山人海的,不过相比供销社,真正买的人不多。 华侨商品柜台的人比往常少不少,自从上回宋巧和苏钟军闹过后,人们便觉得华侨柜台是狗眼看人低,渐渐也没啥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