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谕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谕子(3 / 3)

予承认。

陆徵祥附上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第一、二种都不现实,只能采取第三种。

也就是说,陆徵祥主张有条件签字。

不过历史在这时候拐了一个巨大的弯。

陆徵祥和北洋政府都没有想到,在他拍发电报跟北洋政府商讨最后方式时,同在巴黎的梁启超已经在几小时前将情况发给国内,从而不可控地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

很难判断梁启超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初衷肯定是想通过向政府和国民发出警告,要求他们向和谈代表施压,令其千万不要在和约上签字,爱国之心油然可见。

不过梁启超在北洋政府没有形成最后决策之前,将消息提前公布,似乎有超越程序之嫌。

因此有人认为这是研究系对执政的安福系的打击。

5月2日的《晨报》顷刻售罄,短短两天后,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点出现。

梁启超绝对想不到自己的一封电报有这么大作用。

后来被赶下台的曹汝霖以及安福系要员把“五四运动”归咎于梁启超以及研究系。在他们看来,发表了很多关于和会文章的国民外交协会以及《晨报》都隶属于研究系。

不管政界如何争论,反正原先对取得欧战胜利、并对巴黎和会抱有巨大希望能够收回山东的国人,被泼了个透心凉。

北洋政府那边,众议院立马召开会议准备对内阁施压。

国民外交协会也作出几项决定:5月7日国耻纪念日(二十一条而来),召开国民大会,如巴黎和会不能同意中国的主张,即请政府撤回专使。

更多的电报则发往巴黎中国代表团,警告代表团不得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甚至直接警告陆徵祥:“公敢签,请公不必生还!”

喜欢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的乱世理工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