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8 章(2 / 2)

对于教育资源的垄断,若是允许随意做文章,那岂不是有更多资本到处游历,有能力请大儒教授的学子,就更有可能步入仕途,到时候那些寒门子弟,却是实实在在断了前程。

两人的交流声音很低,周围学子都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没人注意他们说了什么,也是幸好没有第三人听到,否则定会震惊于两人的离经叛道。

讲会将持续半个月,自然不只是西亭先生一人来讲学,其余的大儒大半也已经赶来,今日也来旁听,讲会已结束,他们就一拥而上,将西亭先生周围堵得是水泄不通,连他的一根头毛都看不到。

见没机会上前去告别,楚易只好托严松文有机会的话向西亭先生问好,然后就离开了国子监。

此次国子监之行对于楚易来说也是很长见识,虽然课听不懂,但也了解了古代学校的氛围,总的来说和现代形式虽有区别,但本质还是一样,都是以升学(科举)为目的的读书。

原主之前是在漳州县学读书,那处的学风比较开放,许是接近港口,与外国人交流频繁,对于各种新鲜事物接受良好,与之相比,南京虽是陪都,学子的观念却不如漳州先进。

想到这里,楚易思考起这其中他可以做些什么。

科举之路艰辛,有的人努力一辈子,也就是个童生,能中秀才的,都已经算是人中龙凤,改变命运了。

而如今这押题的风气也是因为科举考试向来只重首场,即使朝廷三令五申要并重三场,也无法彻底改变这一状况。

楚易在脑中翻找关于明朝科举史的书籍,发现万历元年便已下旨申明:

‘后场俊异而初场纯疵相半者,酌量收录。

若初场虽善、而后场空疏者,不得一概中式。

如有后场雷同作弊者,查将本生从重问拟,其提调、主考等官仍蹈故习者,听抚按官及礼部查究。’*

而从这万历四年乡试中式举子的文章看,这条政策还是落实了一部分,即使如之前严松文见过的那个策论惊艳、首场平庸的学子,若在往常乡试,那必不会被取中,如今虽名次较低,却也列在中式之内。

再往后看,万历十三年、十五年、十九年、三十年等此后,都重申此道旨意,由此可看出,从明初起的重初场而轻论策之弊,在朝廷的政策倾向下,已逐渐趋向消弭。

如今,这些学子先生们还未发现这一点,以为就如往年一样,这政策只是口上说说,实际落实下来,那就是另一番打算了。

可如今内阁首辅是以实干出名的张居正,朝廷内外受制于他颁行的‘考成法’这一官员考核制度,不得不收敛起往日懒散糊弄的行事作风,朝廷上下风气一新,正是要大展拳脚的时候。

这时候需要的官员,那必须得懂政策,干实事,光是会背经文作八股,在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中,即使能够取中,也无法得到太高名次。

楚易继续看之后几届取中的士子文章,大部分都是三场均衡之作,有的策论写得好,也可排在前列。

他眼睛越来越亮。

孙子兵法有云: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

而这策论,便是接下来的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