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独一不二> 第73章 勃垦地红(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勃垦地红(20)(2 / 2)

归一也有印象,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依次,伤亡惨重,全国哀痛。

“没关系。”苏印回头看他一眼,语气轻快,“我家比普通家庭要好一些,那场意外太多家破人亡,我承受的只是这世间悲苦中的小小一部分,就还好。”

世间有千百种苦难,佛教总结为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八苦,幸运的人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体会,因此痛苦的接受度会比遭受突如其来的痛苦的人来说更豁达一些,但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说,人活着,就已经是侥幸。

郕归一认真起来,并没有附和她的话:“苦难并无大小之分,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等重,只是当它们降临时是否有能力去承接,才是苦难的起点。”

苏印愣住,心底早已结痂的伤疤并没有被揭开,只是他不轻不重的戳了一下,酸楚弥漫开来,瞬间湿了眼眶。

高二的苏印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可在那样的家族里,她的情绪是否被关照,那就不得而知,但依着她现在的生活状况,大概率是极少的。

“谢谢。”她偏过头看向窗外,装作不经意的抹掉眼泪。

郕归一递给她一张纸巾:“我跟你说过,在我面前你可以发泄所有情绪,不用忍着也不用觉得难堪。”

“嗯。”苏印回望着他,红着眼睛,“节后如果你有空的话能陪我去一个地方吗?”

“可以。”郕归一回答的很干脆,“先说明,不能是鬼屋不去游乐园。”

苏印笑出眼泪:“你竟然怕鬼啊?”

“嗯。”郕归一埋怨的看她一眼,“谁还没个怕的东西了。”

苏印弯着嘴角仿佛抓住他的把柄:“那游乐园呢?”

“年纪大了,怕有命上去没命下来。”

苏印抓着纸巾狂擦眼泪:“哈哈哈哈,刚我还挺难过的,你这几句我真的忍不住。”

越靠近市区人越多,红绿灯也变得多了起来,走走停停成为常态。

在等红灯。

苏印百无聊赖的望着窗外,看着马路边的书摊时发起了呆。

报刊亭大门朝着两侧打开,窗口下面摆了一张桌子,上面花花绿绿都是小说杂志期刊,一位中年大叔坐在亭子一侧在跟人聊天,手握蒲扇扇着不解热的风,时不时转头回答顾客的询问,乐呵呵的。

“现在还能看到这种书摊还挺稀奇,上海现在几乎很少见,北京还挺多但也没以前那些漫画报纸琳琅满目的‘盛况’了。”郕归一声音里透着惊奇。

苏印猛的回头,他却似没察觉她的异样般自顾自说着:“现在互联网时代什么都依靠网络,看书方便了许多,看书的人却少了,为报刊亭停留的人渐渐消失,这些报刊亭也在渐渐消失。”

“前两天网上还说,成长的代价就是熟悉的事物渐渐消失的过程。”

说完这句,郕归一看向苏印。

苏印敛去心底的震惊,转头看向窗外,声音淡了许多:“以前每个月上新我都会去光顾,卖书的老爷爷,满头白发,戴着老花镜,坐一堆报纸后面听收音机,每次放学路过他都在认真看书,那时候就想等我老了我也要来开书报刊摊,这样就能每次第一时间看到新出的漫画。”

绿灯亮,郕归一启动车子。

“那你小时候还挺有志向。”

回忆起过去,苏印感概:“我从小就很喜欢漫画,为了新出的漫画把父母给的零花钱都攒起来,然后每个月都像上贡一样把钱交给店主,恭敬的把书捧回去,花一晚上的时间看完,看完后就又进入漫长的等待期。”

“等下一期的过程漫长又幸福,每天都在猜后面会发生什么,等不及了就自己画同人图,自己编故事,那时候梦想还是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漫画家。”

想起那些时光,苏印不由得勾起嘴角,面上是她自己都没察觉的怀念与骄傲。

“那你也算圆梦了。”郕归一适时出声。

所谓动画,就是动起来的画,确实算圆梦。

“太多人小时候许下的愿望最后都没实现,我小时候梦想过要成为宇航员。”他撇撇嘴,表情难得奇妙,“后来我的梦,死在了数理化上。”

好好地梦想题材,突然就成了段子,苏印觑了他一眼,提起旧事郕归一也弯了唇角:“你现在还买漫画吗?”

“买,不过换成了网购,大部分买回就塞进了书架,没空看,以前的作品凝结了创作者心血,百看不厌,现在怎么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期待的感觉,可能是我长大了又或者变得浮躁,只剩下情怀。”

苏印回望他,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郕归一唇角微弯:“好的作品需要时间打磨,作品需要印刷,期刊发布有周期,周期内继续打磨作品,良性循环往复,以前的创作者大都带着匠心,一群人为了一个作品共同努力,拿出手的作品概不退换,现在是流量为王的时代,创作周期短,人手配备也不足,没办法比。”

“但说到底其实也只是一种阅读方式的转变,人还是那样的人,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一样,只要还在阅读,就还有救。”

穿过路口,倒车镜里的报刊亭渐渐消失不见,一同消失的,不只是报刊亭,还有那些无法挽回的岁月,苏印敛了心神,觉得他说的也不无道理。

现在很多漫画作者都在画条漫,分镜构图都跟着手机来,从脚本到主笔再到上色可能五个人也可能一个人,经常被读者说一章没讲什么就结束了,可一个人的精力只有那么多,那种只有纸媒能给的专业和认真是现在这个时代缺少的东西,但也是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方式。

市场和创作者一直在互相选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