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泰处罚叛徒,奖赏士卒,齐军士气大振。 不过,因为史宅之的挑衅,赵泰与南宋之间本就不多的默契,算是被消耗殆尽。 眼下山东刚安稳一年多,赵泰其实并不想开战,可南宋步步紧逼,令内战的阴云又笼罩在了齐军头上。 虽说赵泰俘获上万宋军,并将其收编,进一步壮大了齐军实力,但从南宋传递回来的情报,却不容乐观。 按理说,史宅之搞出这么大的事情,并且吃了大亏,应该得到惩罚,可实际情况如赵泰预料的一样,临安并未处置史宅之,反而派遣江防水师,以及禁军、楚军精锐进入淮南。 宋军精锐进入淮南,便说明南宋并未打消动武的意思,赵泰想要安稳发展山东的计划,可能无法实现。 这对赵泰来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必须召集文武商议对策。 端平四年五月底,涟水城,临沂王行辕。 在宋军挑衅一个月后,山东主要文武齐聚涟水城商议对策。 行辕内,会议正在召开,南面给山东的压力,让参与会议的众人,内心都比较烦闷。 武仙发言道:“大王,临安增兵淮南,与我们迟早有一战。依臣之意,趁着蒙古还没缓过劲来,臣等拥着大王,直接杀进临安,拥立大王为帝!” 这话让众多武将眼前一亮,汤亮、常玉、刘墩、李春柱等将立时纷纷附和,就连李璮也蠢蠢欲动。 若是弟兄们把大王扶上皇位,那大家都是从龙功臣,说不定也能混个郡王当一当。 赵泰摆摆手,看向几位文官,“几位先生怎么看?” 王文统道:“臣以为清君侧的时机,还不成熟!” 武仙道:“如今蒙古元气未复,无力南寇,再拖下去,等蒙古恢复实力,我们还有机会南下吗?” 赵泰抬手压了压,示意武仙别激动,然后道:“先让几位先生说完。” 王文统遂即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臣之所以说,眼下时机不成熟,便是因为藩府时下,铜钱、粮食、马料、军器、火药储备皆不充足!臣以为就算要打,也要等到秋收,等到藩府储备足够的物资。” 赵泰微微颔首,看向王宾道:“先生以为呢?” 王宾摇着扇子,澹澹道:“臣也不赞成立刻起兵!” 赵泰见两大智囊都不赞成,不禁问道:“为何?” 王宾道:“南宋大,山东小,大王起兵伐宋,利在速战。若不能速胜,南宋之兵便会从各路源源不断的赶来,我军必陷入苦战。而只要我军不能速胜,蒙古必攻大王之后。如此大王进退失据,难有胜算。” 赵泰沉吟着点头,王宾则摇着羽扇,继续道:“这次大王收编近万水军,不过与宋军水兵相比,还是差距甚远。现在大王水军不占优势,如此只是淮河、长江两到天堑,便能拖住我军进攻临安的步伐。此外,大王还需考虑,官家逃离临安的可能。如果官家离开临安,那么即便大王不顾蒙古攻击山东,率军打过长江,也难以控制江淮!” 齐军的战力是强于宋军,可宋朝疆域广阔,国力却强于宋军。 因为有蒙古在侧,赵泰不能让蒙古捡便宜,所以只能速战速决。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赵泰并没有把握,一口气打穿淮河、长江两条防线,很可能上演小胡子在东欧的窘境。 赵泰沉吟一阵,不禁捋了捋胡须,问道:“那诸位先生以为何时才算时机成熟?” 王文统道:“现在藩府手中,还有不少字画、珠宝,臣以为至少需要,将这些东西全部出售,并储备足够作战一年的钱粮物资。” 王宾则道:“臣提两点。大王要速胜,首先要有迅速突破淮河和长江的手段,其次便是要让江淮百姓,普遍同情大王,认为大王就该起兵。如此大王才能在进入临安后,迅速接受大权,获得天下的认可。” 赵泰听了两人的话,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开战之前必须储备足够的物资,不能幻想全靠战场缴获来解决问题。 至于渡过长江和淮河,便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军,而以传统手段,就算给赵泰十年时间,齐军水师也未必能够超过宋朝水师。 赵昀不会给统帅下达不能伤害他的旨意,而赵泰也没接应他过河的内应。 因此赵泰必须另辟蹊径,而赵泰心中已经有了办法,就是给战船家装火炮。 眼下水战,主要是弓弩互射,战船撞击,若是齐军能够装配火炮,那么对于宋军水师便是降维打击。 届时有火炮相助,齐军当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临安城下,不给蒙古反应的机会。 最后一点,让江淮百姓同情,那就得靠史宅之步步紧逼了。 想到这里,赵泰目光扫视众人,沉声道:“如今南宋增兵淮南,不久之后,必会渡河攻击。方才德卿先生说得有理,孤要起兵需要获得江淮百姓的同情,所以最好是迫不得已,被迫起兵。那么让史宅之再次主动进攻,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眼下诸部应当加紧操练,而藩府则应办三件事,储钱,储粮,储备火药,准备大战!” 各人闻语,当即起身行礼,“臣等遵命!” 这时赵虎匆匆进来,行礼道:“大王,临安派使者过来了!” 赵泰眼睛眯起,“使者是谁,可知来意?” 赵虎道:“还是贾似道,应该是为了索要战船和宋军俘虏!” 赵泰闻言沉吟一阵,此前蒙宋议和后,藩府制定的计划,以恢复山东,增加赋税为主。 现在史宅之挑衅,藩府要从恢复生产,转为支持战争,需要一定时间。 赵泰沉吟片刻,看向王文统,“先生,你接见一下贾似道,尽量拖延一些时间。另外,我们在南宋的产业,凡是能被南宋查到的,都要在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