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博览会赚了100日元,不过李谕也是有东西要买的。 转了一圈,买下了一副精度较高的作图仪器还有几个打字机。 作图工具自然就是尺子、圆规等;打字机买了好几个是因为英文、法文、德文各买了一个。 现在的打字机都是简单的机械机构,只能进行表音文字的输入。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成规模使用的笔意文字,真正的中文输入要继续苦撑到数字时代才行。 虽然十来年后有人发明了中文打字机,不过见过实物就知道,那东西竟然是在一个两千多字的大铅板上找字。——根本不能称之为“打字机”,叫做“捡字机”更合适。 速度甚至远远赶不上手写快! 所以很多人想要废除汉字,或者用一套拉丁字母代替汉字,因为他们觉得中文太“落后”了。 甚至旁边韩文都有了打字机。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韩国文字虽然看着像方块字,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表音文字,有24个字母。 但其实麻烦的也不仅仅是中文。 日文就是表意的汉字和表音的假名混用,后来出现的日文打字机的复杂程度和中文一样,都是在一张大字表上找字的“捡字机”,忒费事。 而日语终归不是全部使用汉字,他们曾经一度想要彻底去除汉字。 明治时期便尝试过不用汉字,通篇假名,但很快就发现根本无法阅读,没几年就改回去了。 所以说嘛,日本人也好不到哪去,而部分国人当时偏激地想要废除汉字绝对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就连人家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都亲口说过:“一旦废止汉字,中国将不复存在。” 外国人都能看明白这个问题。 当然也是真有天才设计师,林语堂后来就设计了一种打字机,可以打8000多汉字,使用的也是纯机械结构。 没有联想、没有字库,有点类似于早期的智能ABC输入法(可能知道这个输入法的人都不多了)。 只不过这种打字机的机械机构太过复杂,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实在是难以量产,即便林语堂为此花光积蓄,一共投入12万美元,也没能真正造福国人。 ——太过精巧的结构实在无法流水线生产。 李谕买这些打字机其实也就回去录入一下外文而已。 毕竟想在国内买到打字机不容易,好不容易在博览会见到,一并买了得了。 日本国土不大,本州岛上的几大城市已经建设了铁路连接。 此日,李谕与贡王一行人乘坐火车前往横滨。 火车开动后不久,贡王讶道:“不知为什么,总感觉乘坐日本国的火车有点不一样。” 一旁的那彦图之子祺承武正在吃沙琪玛,随口说:“能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火车?” 李谕在旁边说:“贡王感觉没有错,日本国的火车速度比较慢。” 肃亲王儿子宪章感觉不可能:“日本国比我们强,怎么可能建造的火车比我们还要慢?” 李谕指了指外面:“你们看看铁轨就知道了。” 几人探出头,看了会说:“也是两条铁轨,和我在国内见的一样。” “我是说轨距,就是两条铁轨之间的距离。”李谕补充道。 “好像……有点窄?”贡王终于看出了所以然。 但是祺承武和宪章似乎并没有关注过这个:“宽窄不都是随便修的?” 李谕说:“轨距当然不能随便修,都是有规矩的。日本山多地少,于是就选择了窄轨铁路,而我们则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标准轨距。” 作为两国铁路的先祖,显然詹天佑在这一点上的长远眼光要好过日本铁路之父井上胜。 井上胜当初选择窄轨铁路考虑的主要是经济问题,不过他的选择却在后来长期困扰了日本的铁路发展。 窄轨铁路的问题很明显:速度慢、运力差。 不过祺承武似乎并不知道宽窄哪个好,说道:“幸亏我们修建的铁路不多,以后也应该学习日本,采用他们的标准。” 这小子真是不辨糟粕,好的坏的都要学。 李谕只好再给他解释了一下:“标准轨距明显更好,绝大多数国家也都是标准轨距,包括西洋各国。” 贡王问:“那么说,日本国犯错了?不可能吧?” 李谕说:“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不过一旦形成惯性,就很难改过来了。” 日本确实曾想过改回标准轨,但是历经4、1908年三次改轨之争,因牵扯守旧派思维僵化、既得利益者推诿阻碍,一直未能实施。 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新干线开始修建,必须追求速度了,才使用了标准轨。 宪章却说:“我不相信日本人会犯这种错!” 李谕努努嘴:“不信你就去欧洲或者美国看看喽。” 他也是醉了,现在就有这种精日存在。 不过这种人李谕见得太多了,以后会更多。 横滨算是日本的一个大都市,濒临港口,紧挨东京,人口稠密。 横滨方面早早就得到了消息,专为华侨子弟设置的大同学校名誉校长犬养毅与教务主任下田歌子一起来迎接众人。 犬养毅现在已经涉足政坛,不过目前还无法和西园寺公望、桂太郎等人的地位相比拟。他当上日本首相要等到接近30年后。 随行的日本参赞代为翻译,并为两边做了介绍。 犬养毅作为东道主说:“欢迎清国蒙古王爷与两位世子来我横滨。” 贡王说:“有劳议员先生亲自来迎接。” 犬养毅属于日本政坛中对中国稍微友好的一派,也一直和军部的激进政策唱反调。 他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