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 章(2 / 2)

张氏也敛起笑意。

江珩捏着绿豆糕若有所思。

上一位知县可谈不上和善,村里人提起那位知县老爷也无甚好话,但,这位还没上一位和善,意思是更加贪/婪严苛?

许是家人觉得他年龄小听不懂,所以说事时从不避着他,他也能借此获取一些外界信息,越了解,越能体会顺朝老百姓的不易。

如他们江家这般农户,每年要交两次税,麦子收了交夏税,稻子收了交秋税,除了基本税额,每亩额外还要一笔耗损,意为运输中的耗损,若只如此倒也罢了,可地方官员为了捞油水,往往要寻各种借口让农户多缴,如男儿十六算成丁,便要交丁税,如……

而最不堪重负的要数徭役,又分钱役与力役,修城修桥修河道缉捕押运等等名目繁多,钱役出钱,多少由衙门说了算,力役出力,活轻活重也全由衙门安排,至于劳作中的吃喝病死,衙门概不负责,田地越多的农户,便要承担更重的徭役,横征暴敛之下,若是家中人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庇护,哪怕一个中产农户,也经不起几年便要倾家荡产。

总而言之,遇上清官是百姓之幸,若遇上贪官……只能盼着对方早些迁调别处。

于是,田里收成好,老百姓过不上舒心日子,田里收成不好,老百姓更活不下去……

这几年的农家生活,让他彻底理解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瞧两人脸色不复轻松,江珩歪头,故意打岔:“阿爹,阿娘,离端午还有两日呢,究竟是怎样情况,过几日就晓得了,要发愁也先过完端午再愁吧。”

现在便是愁掉头发也没用,倒不如等正式消息。

张氏和江贵闻言啼笑皆非,转念一想,也是这个理,知县老爷要怎样,他们小老百姓也没法,便将此事压下心底。

晚饭时,去岳家送节礼的大房江富一家六口都回来了,江家一大家子十一口人齐聚在正堂吃饭闲聊,一张方桌挤得满满登登,饭前江贵拿出那一百文钱和那包点心上交给江老太,江老太拿着钱和点心眉开眼笑,连道正好端午不用买了,惹得嘴馋的四郎饭都没心情吃了,一眼一眼的瞟着那包绿豆糕,被他娘杨氏敲了一筷子。

很快到了五月初五,清晨,江珩一早就被张氏挖了起来,给他挂上一条五彩丝绳,俗称长命缕,绳子两头各系着一个五种颜色的碎布头拼成的彩色小粽子,布粽子散发出一股幽幽清香,拿起来闻闻,里面好似有雄黄和艾叶末还有几种药草的味道。

早饭便是吃粽子,到了中午因要“躲午”,家家户户不举火,一家人便带着饭菜到野外吃,路上皆是村里人,一路结伴浩浩荡荡。

江家的午饭比起平日里丰富多了,有早已出嫁的几个闺女和孙女送回来的肉,此外有咸鸭蛋,黄鳝,黄瓜……荤素一起凑了六个菜,还买了雄黄酒,有江贵带回来的绿豆糕和一盆粽子,哪怕上午做的饭菜在怎么保存也有些凉了,也不耽误庄稼人的好胃口。

吃完饭后,许多人围着村里私塾的杨夫子,听他讲在省城见过的赛龙舟,哪怕是年年讲,年年听,村民也不厌烦,那可是省城啊,多少人一辈子都去不了府城一次,更别提省城了。

下午,许多孩子拿出做好的纸龙纸鸢放上天,漫天形态各异的纸鸢几乎遮天蔽日,热热闹闹到夕食才慢慢散去。

晚霞橘色的光辉撒在大地上,江珩望着那一眼看不到头的农田,绿油油的秧苗好似被夕阳渡上了一层金光,承载着庄稼人的无限希望。

两天后,村长召集各家家长,宣布即日起,夏税开始收缴,让村民准备好税粮。

又过了几天,有传言邻村上缴税粮最多的一户人家比去岁多缴了将近四成。

江老头听说后,沉默不语,独自出了门。

江珩看着佝偻的背影,知道他定又要去自家田地里看秧苗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