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谋断三国> 第475章 许霄的三条计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5章 许霄的三条计策(1 / 2)

回到邺城之后。

许霄并没有休息太久,便又陷入了忙碌之中。

这一是因为,他虽然已经回到了邺城,可实际上倭国的事情才仅仅是一个开始,并未结束。

原定计划之中,有许多事情就是要回到邺城之后才要着手去做的。

只要其二么……

实在是因为刘辩无能。

自何太后策划夺权失败之后,许霄答应了让权,也亲身教导刘辩如何处理政务。

这些年过去,刘辩在许霄身边学习的时间也不短了,按理来说多少也应该有一些长进。

于是这次许霄在前往倭国之时,刻意交代了有许多事情是一定要刘辩自己来处理的,其他人都不得协助。

其实许霄的心里是有一个心理准备的。

毕竟,刘辩是他教出来的,有多少斤两,他很清楚。

但是,当他真正看见刘辩做出来的事情之时,还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这究竟是他教的有问题,还是刘辩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他想过刘辩可能做不好,却也没有想过能这么不好。

许霄仔细比对过,起初时刘辩还是试图去做好的,到了后来就干脆是胡乱动笔了,上面乌龟、兔子什么都有……

也许是发现自己实在是做不好,这才放弃了吧。

直到许霄回来之后,才将这些东西摆到了许霄的面前。

许霄也又一次地意会到,刘辩真的并不适合做一个皇帝。

要让这样的人掌了权,不出一个月就会成被架空,成为傀儡。

真的是比阿斗还阿斗啊!

许霄着实是有一些恨铁不成钢。

他带着部分刘辩批阅的文书来到何太后这里。

于是,何太后替他下了下火,消了消气……

许霄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帮刘辩擦屁股,将这些杂事处理干净。

这才转而去做倭国留下来的事情。

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号召他麾下的世家子弟前往倭国,宣扬大汉的文化。

这当然不简单。

这些世家子弟大都心高气傲,又有钱有权,怎么会离开富饶的华夏,去那鸟不拉屎的倭国。

为此,许霄还刻意将冀州、徐州、青州、幽州、并州的各大氏族的人召集起来,表明利害。

去倭国并不是被贬,更不是要一直留在那里,而是带着任务去的。

只要在倭国待个几年,完成任务之后回来还要算功劳的。

这么一来,这些世家虽然还是不愿,但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了。

而且,倭国并不大。

许霄需要的人也不多。

对于这些大世家来说,派去一、两个世家子弟而已,不算什么。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许霄势力如日中天,根本不是他们能得罪得起的。

许霄要,他们就得给,不给就要自己去想后果。

于是这些世家便纷纷派出了一些世家子弟,先前往邺城,听侯许霄的调度。

许霄在接到这些人之后,也并非那么简单一股脑地全部都送往倭国。

而是进行了仔细的挑选。

然后又对这些人进行再教育,

他们教给倭国人的一定不会是正统的汉学,而是经过仔细挑选有针对性的汉学。

这是十分必要的一步。

经过这两步,到了最后能前往倭国的甚至不足那些大世家送来人的一半。

而这只是许霄计策中的第一步而已。

第二步,鼓励通商,加强沿海尤其是从高句丽到倭国之间的贸易。

为此许霄还特意派出商队,将大汉布匹、茶叶、陶瓷等东西送到倭国。

并由商队的人考察,寻找合适之地在倭国制作这些东西,以便直接销售。

最后,许霄还铸造了一种名为“直百钱”的铜币,在倭国施行。

直百钱,顾名思义就是一枚铜钱,可以抵得上一百钱。

为了增加这一种铜币的流通,许霄下发了诸多优惠政策。

比如,在购买大汉产出的布匹、茶叶等物时,使用值百钱要比用倭国的钱币花费更少。

汉人在倭国建场发放月钱时,发放的清一色也是值百钱。

随着这三条计策的施行,倭国很快就发生极大的变化。

置办私塾成风。

倭国百姓们纷纷将年纪还小,不足以做事的孩子送到私塾里。

不管能不能学到什么,只要有个人照看便好。

这些孩童往往涉世未深,没有分辨能力,对这个世界又充满了好奇。

他们如饥似渴地接受着许霄带给他们的一切。

而这些,势必会影响他们,乃至整个倭国未来的发展。

其次,随着大汉各种商品的涌入。

倭国内部的商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汉人的商品不仅质量上乘,价钱也公道,又有陈宫操控的官府在背后推波助澜。

倭国百姓们很快便接受了这一切。

到了后来,随着倭国民众对汉人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些汉人的商人们便干脆在当地建厂,又招聘这些倭国的民众来场里做事。

当然了,他们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最简单的手工或者是卖力气的活路。

真正涉及到技术的始终都掌握在汉人的手里。

慢慢地,随着工厂的建造,第一批商品在倭国生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