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有句谚语,叫没有什么比你朋友或者邻居发了财,更能搅乱你心了。看到自己认识的人发了财,是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 在“从众心理”的疯狂漩涡中,全世界能忍住的人,不到十万分之一。 如果能倒回十五年前,问问那些夜夜笙歌,一掷千金的日本人,十个人十个人会告诉你,日本泡沫经济是因为广场协议,日元升值。 可当你再问它日元升值后发生了什么,大多数人就答不上来了。 实体经济往往影响着就业岗位,阪和兴业原本是一家很老实的钢铁公司,然而广场协定签订之后,社长却开始玩起了外汇,成为闹东京的六鬼之一。 广场协定签了,日元涨定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炒外汇呢? 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当时卡特比勒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小松,时任总裁李摩根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只要美元能贬值20%,我能把挖掘机开到日本的首都。” 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 日本的企业都有炒作金融市场的念头,但心里没底,也没人带这个头。而这时“阪和”的成功为日本全国疯投机、炒作,起了一个非常非常不好的作用。 日本大大小小的企业,看到“阪和”的风光,都走上了同一条路。还干什么实体经济,还炼什么钢,还造什么车,还搞什么机床。炒汇,向“阪和”学习,一天赚一个亿的小目标轻松能够实现。 1987年5月29日,一方面受到美国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日本政府的错误决策,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向日本列岛,发射了一枚“金融原子弹”。 中曾根康弘对全日本人民发表电视讲话,公布了日本政府的一项重大《景气对策》 该对策主要内容如下:1,不低于一万亿日元的居民减税 2,不低于五万亿日元的政府投入。 本来如果企业还在勤勤恳恳干实业还好,可轰这颗金融原子弹轰下来后,日本很多中小企业都已经不干实业了,因为日本开始进入了“通货紧缩螺旋”,进而发生了“产业空心化”,实业越来越难干,再来,阪和的例子给了日本其他企业巨大刺激,并且在日本社会引起了一股大家一起炒汇炒股票的风潮。 在这两大背景下,日本政府轰下来六万亿原本的意思是,我给你减税,再给你撒钱,希望居民多买国货拉内需,希望企业多投资激活经济。 结果政府投入的钱,全部被拿去炒外汇了。 非理性行为下,任何劝告都是没用的,形成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从众心理。 本来你正常的一个人,看到朋友发了横财,于是你也冲了进去,你的“成功”,又让你的朋友眼红,然后他也冲了进去,以此类推,泡沫越吹越大。赚钱就像打响指一样简单,把钱放在金融市场里就可以看着它升值。 因此日本经济崩盘,广场协议只是个起因,真正原因是日本政府在错误时机推出的错误政策,和日本企业的贪婪欲望。 对大多数人而言美国梦是什么? 是高耸入云的摩天楼?还是纸醉金迷,拿着一张信用卡就可以随意购物? 在有的书里和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一个曾经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失败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体面的生活”,这些人包括橄榄球运动员、知名健美先生、屡败屡战的政治家,以及家庭主妇、警察、学者、出租车司机等,甚至包括华尔街的交易手。 书中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是那种非常励志的有行动力的人。他们不是将美国梦挂在嘴边,而是不断的去追求和实践,总体故事非常鼓舞人心,也还挺真实的。 然而事实却是,励志要是真的有用的话,80%的社会财富就不会被20%的人掌控了。 那些故事很励志,很主旋律,也很真实感人,但是底层的人要挤进上流社会非常困难,即便是常春藤名校毕业,美国的精英教育把最好的人才引向了金融和法律行业,而不是自然科学。 以前为物理服务的数学家转入华尔街,为证券交易所和保险公司工作,研究一些满页纸都是公式,保准你看不懂他写的是什么的“产品”。 金融业的专业词汇更多了,客户只有“听话付钱”和“不听话就错过机会”两个选择,玩对冲基金要高智商的人才能操作,他们认为的简单在普通人听来就和外星语一样,美国民主政治制度中充斥着无法掩盖的“金权”影响,这决定了美国上层最响亮的话语权来自企业界和法律界,即便是知名科学家在美国政界也是“人重言轻”。 半个多世纪前的“钱学森案”在中国人看来是为国争光,在美国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了,核心的资料不会再让华人接触。 亚裔尤其华裔新移民子女在学业成绩上的强烈竞争性有口皆碑,对白人学生和家长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搬家转学,以免子女在校被华裔学生压得透不过气来。 已有子女的美国人选择住房,除非愿意出钱上私立学校,首要的考虑便是学区的教育质量。从这个角度,大部分美国人搬家有很强的“教育移民”成分在内,常常为了进入优秀学区而咬牙买下昂贵的住房。 “素质教育”下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美国人也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可是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不能支付日益增长的房价,这些贷款买房的人都是潜在的次贷危机受害者,哪怕是穷人也可以买到一间舒适的、有游泳池和厨房的房子了。 只涨不跌的房价也令利欲熏心的富人不断投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