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学校之前,波莫纳和费力维又去了一次那个湖边。 他们估略了一下时间,刚好距离事件发生过去了“一个月”,当时莱姆斯·卢平也是没有到真正满月的时候就变身了。 “说起预言,西比尔这次又说了什么?”在检查现场的时候,费力维忽然问。 “什么?”波莫纳问。 “我听说你从她那里拿走了一个水晶球。”费力维说。 波莫纳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是因为它和预言球一样记录了西比尔的预言?”费力维不等波莫纳回答,就自顾自得说。 “你最好问阿不思。”波莫纳说,接着走到了湖边,低头看着水面,它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她的脸。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少年,他的父亲是河神,母亲是仙女,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得到了神谕,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美男子,但是因为爱上自己的倒影而郁郁而终,于是他的母亲想尽一切办法让他远离溪流、湖泊和大海,为的是让他永远无法看见自己的容貌。 波莫纳也看着“自己”,她的脑海里却回忆着在对角巷的成衣店里试穿衣服的“自己”。 “波莫纳!”费力维忽然大喊。 她愕然得看着他。 “我们回去吧。”费力维说。 “不调查了?”波莫纳问。 费力维看着天空“暮星升起来了。” 波莫纳也看着天空,费力维所说的“暮星”,其实就是金星,它和“晨星”是一个星体,只是它出现的时间不同。 同一性是具有矛盾的,它们具有相同的本原,却包含不同的内容,如果将一种事物在某个时间得和地点存在的情形,与其在另一个时间和地点得情形加以比较,就会形成同一性和差异性,如同晨星和暮星。 即便此时禁林里已经没有上一个学年那么多摄魂怪,八眼蜘蛛也是个不容小觑的威胁。 等实习生们能烧掉蛛网,并且用激流喷涌灭火之后,他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八眼蜘蛛,算起来这也是兰多姆的工作。虽然八眼蜘蛛既不是“野兽”,也不是盗猎者。 目前兰多姆依旧是“hitwizard”,这个职业有点类似麻瓜的swat,专攻于战斗和力量控制,并不擅长调查和情报收集。 波莫纳当然不会让他白来学校训练学弟妹,虽然他好像挺敬畏12岁就杀死了蛇怪的哈利波特。 没人知道那晚上赫敏用了时间转换器带着哈利一起回到了这个地方,所有人都以为是“没有时间旅行的哈利波特”召唤出了守护神。 如果不是费力维,赫敏也不会说那么多,因为这太难解释了。 关于当天晚上发生的事,是霍格沃茨的“secret”,即便是教师知道的也不多。 “回去吧。”费力维说,然后转身离开了。 看到他走了,波莫纳也恋恋不舍得离开了湖边。 好奇心不是罪,但我们该谨慎对待。 她不认为自己该一个人呆在这里继续调查,还是等天亮了之后再来吧。 =============================================================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是荷兰的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7世纪提出的,他是一位介于牛顿与伽利略之间的重要先驱,也是他提出了光的波动说。 牛顿是光粒子说的推崇者,早在公元前40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如果将原子看作是个魁地奇球场,那么原子核就只有一个金飞贼那么大,电子则是看台上的几粒沙子,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隙可以让光子通过,这就导致玻璃是透明的了,物体不透明则是因为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跃起迁到了更高的能级。 不过光在穿过玻璃时会变慢,大约只有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三分之二,当光穿透玻璃的另一侧时再度恢复光速。 光的速度在介质中的速度与其折射率有关。 有两种解释,光粒子在进入玻璃后不断被原子反弹,造成距离变长,所花时间变多,看起来就像是光速变慢了一样。但这种解释有个缺点,光子在原子间的反弹是随机的,不受控制的,而且如果是这样,光照入玻璃不会还是一束,并且从另一头照出来,而是形成了散射。 再有一种解释就是光子在镜子里被原子吸收,然后释放,吸收、释放,原子吸收光子需要时间,然后光速变慢了。 但问题是原子不会“记住”光子来自哪个方向,它重新释放的时候也是随机选择方向,这会导致光在玻璃里形成均匀散射。 这些都是基于光是粒子的假设,如果用光波动来解释,当两个波的波峰和波谷相对,就会互相抵消形成新的波,将光波与玻璃电子的波叠加就会形成穿过玻璃的波,它的速度比真空中慢。等光离开了玻璃后,没有玻璃电子的波,光速就恢复了。 对大多数人类来说的可见光波长在400-700纳米之间,这个波长的光对金属是“不透明”的,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除了铅之外的大多数金属都能穿透,它的波长是10纳米,不在人类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但它一样可以拍出“照片”。 波在均匀介质里是以直线传播的,那么镜子反射光线,是因为镜子把波“掰弯”了? 惠更斯的理论是研究“球形”波面,以及波在遇到障碍物后拐弯,偏离直线传播的原因。声波也是一种波,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回弹,然后形成“回声”。 水晶球的表面和平面玻璃的表面当然不同,人在水晶球和玻璃上的倒影就可以看出来。 玻璃除了会折射,也可以反射,不只是镜子后面的金属有带电粒子,连镜子本身的材料石英也有带电粒子。各种物质因为带电粒子分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