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长安城内一片肃穆,通往皇宫的大街上兵甲林立,沿途旌旗飘飘,远远望去如烈焰滚滚,染红了大半边天。 太子殿下即将亲征的消息传出,满城的百姓几乎沸腾了起来,男女老少一夜未眠,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思,纷纷涌上街头,只盼着能一睹储君风采。 卫尉带了兵马,负责在各家各户的门口设置了屏障,将百姓隔在道路两旁,以便流出一条宽阔的大道来。 尽管如此也低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人挨着人,肩挨着肩,争先恐后地踮起脚,透过屏障往外涌。 这还远远不够,一些有钱有势的,早早就收到了消息,为了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心,于是天还没亮就提着水桶,将青石板的街道清洗得干干净净,就连石头缝里鹅黄的杂草也被仔细清除。 沿街的富商也不甘落后,连夜扯了红绸做成彩条系在树上,甚至有些不缺钱的,直接拿出最贵重的珠宝,一颗颗串起来悬挂在窗户上。 剩下那些家境普通的人们,表达忠心的方式就更为淳朴。 有的端了家里祖传的银碗,虽然碗身都有些暗沉了,但里面却盛满了他们过年才舍得喝的美酒; 有的捧着自己最心爱的玉瓶,瓶中或是鲜嫩的杨柳,或是红艳的花枝,微风拂来,便是一片杨柳依依、桃李灼灼的春色。 大魏尚武,民风彪悍且开放,在立国之初便是人人皆兵,杀得周边敌国闻风丧胆。 可惜的是,自从太后掌权,便以休养生息为由,开始削减开支收拢兵权,于是将士们的作战能力便是急转直下,甚至沦落到年年都被西凉压着打的痛心局面。 这让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举国上下都盼着有朝一日能一雪前耻。 现在,年仅二十的太子要亲率将士出征,众望所归之下,怎能不鼓舞人心? “铛——铛——铛——” 沉闷的钟声传来,城门应声而开。 人群里骚动了起来,负责戒严的士兵喝令:“肃静!回避!” 与此同时,有一队骑兵从城门飞出。 银甲红缨,马上身姿如松,威仪不凡。 人们只望了一眼,便觉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如潮水般挤向街道。 “肃静!” “回避!” 士兵又是一声低喝,“哗啦”一下,齐齐亮出了手中的长矛,横在了人们面前。 仿佛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人们立时后退了半步。 但眼睛却像是被粘住了似的,一寸也不肯移动的望着不远处,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惊叹:“哇,全是西域宝马!” 马蹄踏过,地面震颤,如雷声滚滚碾过长街。 人们瞪大了眼睛,足足等了两刻钟的功夫,这支队伍却还没有到头。 有人等不及了,忍不住戳了戳身边的同伴,悄声问道:“太子殿下呢?怎么还没出来?” “嗐,哪里那么快!”同伴拍了拍他的肩,“这才辰时正,太子估摸着正在太庙祭祀呢!” “是哦!”立时有好几人嘟囔了起来,“那岂不是要折腾到巳时才能出来?” “够呛!接下来还要宣读诏书、还要盟誓,还要祭旗……等一切忙完差不多要到正午了,反正咱们就好好等着吧!” “好吧!” 人群又归于了平静。 不知道又过了多久,城门上传来一声尖锐的啸声。 “咚!咚!咚!”鼓点重重擂响。 “来了来了!”人群又是一阵骚动,所有人都将目光望向了城门口。 可只望了一眼,就又是“哎呀”一声失望的抱怨。 紫衣金带,分列左右。 是三公九卿领着文武百官出来了。 接着又有几百名穿着红衣的内侍、几百名穿着绿衣的宫女,又另有数百名持着长戟的羽林郎。 顿时整个城门之下,就布满了乌泱泱的一群人。 又等了约莫两刻钟,持着羽扇的宫女出现在了城门上。 奉礼郎捧着红漆托盘,托盘上放着绶带玉玺,高声唱礼:“圣驾至,请叩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之中,群臣肃然下拜。 街道两旁的百姓们也忙伏地跪了下去。 穿着天子冕服皇帝现身城门。 负责礼乐的官员奏响军乐。 在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之下,百姓们跪在地上,不敢抬头,也不敢说话。 宽阔平整的朱雀内街,只有旌旗飒飒飘动的声音。 “太子殿下驾到——” 在这样静默肃然的气氛中,奉礼郎高声宣唱,众人盼了足足一个上午,太子殿下终于出现。 而此时赵昔微却在斜对面的另一条街上。 她也不是故意要藏在这里,只因为她来的时候靠前的街道全挤满了人,想着自己的身子也不方便去跟人挤,于是就找了个较为偏僻的街角,静静地等袁策过来——李玄夜在今天这个日子突然找她,八成是有什么重要的话要告诉她,而她也没指望能见到他本人。 这边虽然远离了皇帝和太子,可议论之声却不绝于耳: “太子殿下终于出来了!” “听说这回打仗是绕过太后的,太后不同意,所以国库不能拨银子呢!” “没有银子,那这仗怎么打?” “嚯,太子自己挑了一支士兵,每日亲自操练,说白了就是东宫亲卫!” “那这回要是打赢了,那这批士兵可就都有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