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阿难(2 / 3)

能和美人比邻而居。

三人站在这里,各有所思,一时无话。

倒是智楼见我常盯着灵山之上看,当我是对华严会充满了向往,便与我说起了这桩盛大法会。

众所周知,现在的如来佛祖-释迦摩尼,乃是燃灯佛涅槃千年之后,自人界顿悟,修成正果,凡胎成佛的。

四月初八,乃是他降生在人间迦毗罗卫国的日子。

在人间,天下佛门弟子为了纪念如来,会在寺院于这一日浴佛、献花献果。

我幼时久居佛寺,自然对这件事印象深刻。

彼时的浴佛节,天下信众纷纷入寺,参与仪式,盛大辉煌。

唯有在这一天,或多或少能沾些佛光,从而使我少受些邪祟侵扰之苦。

据智楼说,梵界的佛诞日,却没有这些繁琐的仪式。

华严会仅是佛祖讲法的日子,各界各路,不论出身,不限门槛,凡是想闻道者,这一天皆可入灵山。

我闻之十分心动,倒不是对佛法心生向往。

而是想着,不知严华会上,那天神-瀛洲真君可会来此,若能亲自拜谢他多年的庇佑之恩就好了。

想着,我不觉问了出来:“敢问两位法师,往年的华严会,可有一位瀛洲显圣真君前来?”

智楼和南慧都略有些怔愣,大约是他们没有想到,我身处灵山脚下,问的不是他们梵界至高无上的佛,而是问一个不相干的神界天神。

连带看我的眼神,都变了变。

迎着他们疑惑的目光,我赶紧解释:“是这样的,我本凡胎,幼时厄运缠身,多亏佛祖与瀛洲真君的庇护,才得以顺遂了些时日,更有如今修行的机缘。便想着华严会能够瞻仰佛祖圣容,将是我的大造化;又想着若能在此会顺便逢遇瀛洲真君,也能一同拜谢二位圣者,了我一愿。”

听我话中率先提到的便是他们的佛祖,智楼的脸色才有了丝缓和,白胖的面容跟着一笑,面朝西方,单掌竖于胸前,念了句我佛慈悲:“原来是这样。华严会乃六界盛事,各界来者数不胜数,檀越若是问的旁人,小僧兴许答不上来。”

这话教我吃了一惊,惊喜的问:“听法师之言,想必是认识瀛洲真君的。”

“认识谈不上,只是如雷贯耳。”智楼脸上莫名有些骄傲的意味。

只听他侃侃而谈:“瀛洲真君乃天地孕育,两度成神。一次是上古时期应天地劫难陨落,后来一缕其元神附在一株芝草之上;便是依靠着这缕残神,他聚天地灵气修炼,竟是重新聚回元神,再次修成神体。”

“这一次得道之后,他又在万年前入灵山,于燃灯古佛坐下辅修佛法。算起来,瀛洲真君也是这天地间除了观自在菩萨之外,第二位佛道双修的神祇了。檀越放心,华严会,这位真君是必定会来的。”

听完这番话,我才知道之前我问瀛洲真君时,智楼那个极为诧异的表情,并不是因为我问的是与佛门不相干的人,而恰好这个人正色与佛门有关的人。是以,他才会如此惊讶。

惊讶于我既然知道瀛洲真君,却不知道他这广为人知的事迹。

说来惭愧,我生而为人,对天上的事知之甚少。

入天山之后,二师兄也不会同我讲六界的神仙通史。

毕竟,他只是一个一丝不苟,督促着我修炼的严厉导师。

神界仙界梵界之内,神仙榜上的名号,耳熟能详的,仅有幼时寺庙观中常见的,供奉着的些许神佛之像。

南海观自在菩萨,在凡间的名望盛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其在佛门号‘大慈大悲观世音大士’,在道门号‘慈航真人’亦或‘慈航普度天尊’。

是天地之间,唯一一位佛道双修的神祇。

不想,这位瀛洲真君竟也是如此。

怪不得是唯一一个,芝草之身修成正果的真神。

怪不得如此神通广大,仅是一幅画像,便可除邪消祟。

不知不觉,我对瀛洲真君的敬仰之情,不由更高一层。

一想到即将能瞻仰其圣容,运气再好点的话,说不定我还能面对面对他道个谢,我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我一向不善隐藏情绪,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

思罢,我朝智楼一拜,微笑道:“原来是这样,多谢法师指点。”

“檀越客气了。”智楼回了一礼。

望着我片刻后,他忽然张了张嘴,问我知不知道摩登伽女。

我自小熟读佛经,自然知道佛偈里摩登伽女痴念阿难陀,誓死相随,爱而不得,历经磨难,最后祛除欲念,五蕴皆空,大彻大悟,大善大净,成为比丘尼的故事。

便点了点头。

智楼见此,语重心长对我说:“瀛洲真君是天地神祇,消魔灭罪,降灾解难,护佑六界,受万人敬仰。敬仰之情,并无不妥,但若心有其他,却是罪过。”

我点点头,不知为何智楼突然会用一个充满着告诫意味的典故,如此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起这样一句话。

显然他并不只是告诉我瀛洲真君的功德。

我思量一瞬,觉得他或许是怕我会像那个摩登伽女一样,对神尊由敬仰滋生出妄念?

怎么可能?

我才不会对一个神祇,生出这样的妄念。

我当即合十双掌,朝他拜道:“法师所言,我明白的,多谢提点。不过法师多虑了,我既已入道,自然不会困于七情,囿于六欲。”

智楼点点头,又道了一句:“欲海痴情,乃众苦之源,愿檀越早日脱离苦海,登极仙道。”

话音刚落,天际骤然想起了一声清唳的鸣叫。

循声望去,只见空中驰来一辆华丽的飞舆。

两只五色鹿奔腾在前开道,彩舆两侧,各自飞舞着一只蓝色孔雀。

所过之处,仙光缭绕。

想必那声鸣叫,便就是这孔雀的声音。

须臾之间,五色鹿就拉着轿舆到了般若寺前。

两只蓝孔雀也化成两位妙龄仕女,停在轿前,朝着我们微微躬身,旋即高声唱喏一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