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重回1990去创业> 第四百六十四章 注定是冤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十四章 注定是冤家(2 / 2)

部门都觉得自己最牛逼,都不愿放低姿态,于是明枪暗箭地争斗了八十年。

矛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0年。

当时FBI在胡佛的领导下,成为富有传奇色彩的打击犯罪机构,还将一些海外的谍报、反谍报和对敌破坏工作揽到手中。

同期的陆、海军情报部基本处于边缘化。

这一局面在1941年被改变。

情报局的前身成立了,主要工作是破坏、谍报和反间谍等秘密行动,由多诺万掌管。

成立初期,很多工作需要FBI协助。胡佛对此的态度就是“没门”。

这明显是给CIA出难题,他们在国内没有执法权。

胡佛也希望抓住CIA的把柄好好搞一下。

结果有一回,一个CIA在国内干活时被FBI逮个正着,CIA在协调无果后,拿出之前收集的关于胡佛搞同×恋的照片威胁他。

这位特工不久被释放,但两家的梁子越结越深。

按华夏传统,兄弟阋于墙,关键时刻应该携手对外吧。

实际情况是,不管国内国外,他们一斗到底,不考虑国家利益。

比如肯尼笛遇刺一案。

两家机构很早就对嫌疑人的有所了解。但CIA始终没有与FBI共享情报。

结果FBI没能追查到凶手的行踪。

再比如‘水门’那个事件。

FBI最初想深挖下去的动力,并不是要把尼克怂扳倒,而是借此打击CIA。

最终,他们如愿以偿,CIA成为背锅侠,大佬被解职。

可是,事件继续发酵,尼克怂都被迫辞职。

这种各自为战、相互争斗的恶果,损失最惨重的,还是2001年9月11日,‘飞机撞大楼’那件事,轰动世界的恐怖袭击。

早在1993年,世贸中心就爆发过一次汽车炸弹爆炸事件。

负责调查这个案件的FBI,从一个嫌疑人家中搜出40多箱证据。

但这些证据牵扯的都是国外,所以FBI并没有得到认真查看就被束之高阁,其中有大量阿拉伯语写的对妞约发动袭击的方案。

可他们没给CIA看。

即使在恐怖袭击之前,也有机会避免袭击发生。

一名FBI特工曾在7月份就发出警告:基地组织头目拉登已遣人赴美接受飞行训练,为劫机作准备。

FBI高层没当回事,那是CIA的责任,开始犯罪才是FBI的事。

CIA截获了多封电报,其中包含了劫机犯米达尔活动的大量信息,也没把这些情况给FBI。

FBI根本不知道米达尔何时抵达美国,直到事件发生当天,他们还在寻找米达尔,从而错失了至少5此逮捕劫机犯的时机。

就这么互相扯皮掣肘,导致恐怖袭击,让国家遭受巨大损失。

全世界都迷惑不解,感觉这里疑点重重,结果冒出了‘小布斯故意纵容恐怖袭击发生,以谋取正治利益’的说法,居然还有很多人信。

也不知道小布斯为什么没被气死。

苏×解体,冷战结束,CIA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些大佬公开抱怨情报不力。

海湾战争中,指挥官施瓦茨科夫抱怨:战争期间的情报质量太差了。

FBI趁机落井下石,试图进入情报局的领地。

偏偏CIA自身问题频出,FBI连续破获了几起CIA高级主管出卖情报的间谍案。

在当时,这些间谍案被称为‘最严重的间谍丑闻之一’。

情报局被看成是‘一个生活在过去的疲惫的官僚机构’。

老对手FBI借此出尽风头。

争斗不休的根源,权利争夺还在其次,主要还是在钱(预算)上。CIA庞大的经费开支而且高度不透明,让FBI眼红的不得了。

结果在FBI的打击下,CIA的预算在逐渐削减,从8九年的300亿美元下降到97年的266亿美元,考虑到通胀,实际下降更厉害。

消减的钱给谁了呢?当然是FBI。

情报局内部士气低沉,裁员超过一度超过50%,91-97年,更换了五任大佬。

CIA的形象在国人心目中每况愈下,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

社会上出现了削弱并废除情报局的主张。

电影《谍影重重》就很真实,CIA无所不用其极,没有不能做的事情;FBI则要遵从严格的法律标准,这就经常导致CIA的线人被FBI逮捕。

双方很多的矛盾也是从这来的。

在FBI眼里,情报局被看做知识分子,喝着葡萄酒,抽着烟斗;

情报局则将FBI人员看成抽雪茄、喝啤酒、敲门的井察。

注定是冤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