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乐在办公室里提前准备了两张纸条,一并夹到笔记里。
王晓燕中午的时候特意过来告诉他,这三天可以随时进去观察。
顾长乐笑着道了谢,吃过午饭,便去了储存室。
午后大家都休息,储存室并没有其他人,顾长乐还是做足了戏,才来到黑石前面,将事先写好的纸条放了进去:“你的一生很悲惨,不是知道一两条信息能改变的,不如一口价,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可以帮你谋划,你给我尽可能多的金子,实不相瞒,这黑石不属于我,金子我也不能正大光明拿走,破费心思。”
很快就有了回复,显然那位公主早已翘首以盼,一匣子的金子,加上一张纸:“成交,我准备了一箱金子,只要你能拿得走,全都给你。”
顾长乐看着金子,小小的金元宝,只有拇指大小,十分可爱,他深吸一口气,将金子塞进衣服,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纸张放进去:“从现在开始,只有三天时间帮你逆天改命,我们交流的时间有限且不方便,你需要时时守在黑石这里,随时等我消息。我愿意把一切都告诉你,一次性,你只需要不时往黑石匣子里放金子即可,空了就放,直到我说停止。”
不多时,一匣子金子上躺着一张纸:“我明白,请您帮我。”
短短几字,道尽无数期盼。
顾长乐将金子捡出来塞进衣服口袋里,他没有犹豫,将自己写好的三页纸折好放进黑石中。大约两分钟再次打开,果然,又是满满一匣子金子。
顾长乐心里赞叹小姑娘真懂事,把金子收起来,把黑石放回原位。
他料想那三页纸的内容太过震撼,小姑娘肯定要消耗一段时间,便起身转到其他文物前观察,并记录笔记。大约十来分钟,他又转过黑石这里,打开检查,又是满满一匣子小巧的金元宝。
心花怒放。
又过了十来分钟,依旧满满的金子,上面有一页纸:“非常感谢您的大恩,永乐至死铭记。我会想办法和母妃及二皇兄商议对策,也要把这一切告诉他们,这期间还要请教您,我会尽可能给您更多金子,您想要其他东西也可以。”
顾长乐一边把金子塞进衣服,一边思考是否要阻止这位公主告诉这么多人?想来想去,如果阻止,这位公主靠自己恐怕难以改变命运,还是不加阻拦了。
收好金子,顾长乐翻开对照本,开始写回信:“金子就好,我只求财,其他物品我很难带出去。我这三天随时会来,你有问题写下即可,我会及时回复。”
刚写完,就听见脚步声,顾长乐连忙把纸条加进笔记本,把黑石放回原处,自己快走几步来到旁边一处展示架前,假装观察。
身后很快有人打招呼,“你来的早呀。”
顾长乐回头一看,是王晓燕,便笑笑,“这不要转移了,得抓紧时间了。”
王晓燕赞同地点头,“就是就是,我今天的观察任务很重呢,我得去了,你继续吧。”
顾长乐点点头,就见王晓燕径直走到黑石面前,伸手去拿,顾长乐心一惊,他想万一里面有金子,岂不是要被发现?
不对,之前不管里面有没有金子,似乎都是一个重量。
顾长乐心一松,却见王晓燕已经将黑石拿在手中上下翻看,顾长乐的心又提起来了,万一王晓燕不小心碰到开关,万一永乐公主这时传了纸条或金子过来,一切都完了。
顾长乐的汗流下来了,他忍不住走上前,勉强笑道:“你手里这个我也要观察,观察完这个我就先回去整理了。”
王晓燕闻言立马放下,“这个本来不在我的观察之列,我就是好奇,这块石头是公主的陪葬品,具体是干嘛用的?”
顾长乐连忙道:“这个我知道,是镇纸。”
王晓燕点点头,“看着确实像,那你观察吧。”说完绕过这个架子去了后面几排,身影完全看不见了。
顾长乐擦了把汗,心里一合计,打开笔记重新写道:“金子就好,我只求财,其他物品我很难带出去。为了防止其他人发现这个秘密,在纸条第六个字下面点一下,若无这个点,便并非你我,不可取走黑石匣子里的东西,不可与之交流。我这三天随时会来,你有问题写下即可,我会及时回复。”
写完用笔尖垫着纸在“只”下面点了一下,然后折起来,望了望王晓燕消失的方向,拿起黑石,将纸条放进去。
为了防止再有人进来拿这个黑石,他干脆拿着左右翻看,大约两分钟,再次打开,依然是金子加字条:“永乐明白,接下来我只会放这样子的金子进去,若突然换了其他东西,就一定不是我本人。我现在要去与母妃商议,金子给的不及时,还望见谅。”
顾长乐拿起字条仔细一看,“下”字下面有个点印子,他松了口气,将金子塞进衣服,放回黑石。
绕到后面,看见王晓燕正专注观察一个瓷器花瓶,便说:“我先回去整理了。”
王晓燕摆摆手,“回见。”
顾长乐先去了卫生间将纸条冲下下水道,又回到自己位置上,趁着没人注意他,将金子一小把一小把转移到抽屉里的购物袋中。
做好这一切耐着性子等了半个小时,再次起身去了储存室,见王晓燕似乎依旧在后面一排,储藏室并无其他人,便不演戏了,直奔黑石,打开一看,已经有了金子和纸条:“母妃已经知道,会与我一起筹谋。”
顾长乐检查了纸条上的点印子,才收起金子,并写下回复:“已知晓,祝你们成功。”
过了几分钟打开来看,已经有了一匣子金子,并无纸条,顾长乐见金子确实依旧是小小的元宝,便收了起来。
将黑石放回去,顾长乐走到另外一边观察。每隔十分钟,他便过来打开查看,有时只有金子,有时会有纸条。
比如这张:“三皇兄到底做了什么,让父皇下定决心立他为储君?”
顾长乐打开笔记,找到昨天一晚上从各历史文献中摘抄的内容,给了回复:“距离他立储最近那次太后寿诞是他筹办的,令太后非常满意,给了极高的评语:众孙儿中,最孝顺者当属老三。”
顾长乐先将这句传递了过去,继续写着:“为他的嫡子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