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却又诚意十足。
“想去哪玩?”纪临白把热好的牛奶放在她面前。
她对其他的东西还算随意,唯独对牛奶,之前他就发现了,她只喝一个牌子的牛奶,颐园的时候每天配送,在鲸海市也只有两家超市有卖。
谈音看着天朗气清,很适合出门的天气:“不想出门。”
虽然对于计划被打乱会特别烦躁,但比起早早做计划的出行,显然她更适合那种临时起意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一旦做了计划,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心里对出门的抗拒也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到了出门当天反悔取消也不是没有过,她极端厌恶那种强迫症一般反复查验出行信息以免错过的感觉,所以大多时候,她都是随心所欲极少委屈自己。
“在家也可以”纪临白好像是早就料到是这结果。
吃过早餐,两人在花园转了会儿,回了屋子。
“你这是要做什么?”谈音喝了一口他给她冲泡的桂花蜜,就那么一点点,好像就能把一整个秋天都装进去。
“给你写情书”,纪临白回答。
现实里回不去,但他可以从文字的世界和她回到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幼儿园,陪着她长大也不是不可以。
谈音能认出白色瓷碗中的颗粒是朱砂,毕竟是她外公画画时时常用到的颜料之一,另外的一个红色液体她看不出来是什么,她拿过桌上的白纸,摸上去的感觉也和一般的纸不同:“完成之后是什么?”
她才发现,其实他的睫毛也很长,配上他的狐狸眼像极了书中走出来的狐狸精,勾魂摄魄。
她把手伸向光中,眼睛盯着桌面一点点调试移动手指的位置,像是一帧画。
桌子的影子上,她的手正好覆住了他的眼睛。
“朱砂纸”,纪临白留下这句话,起身下楼去。
谈音盯着那液体良久才想起来,她曾在某本书上看过,古代三书六聘里的“三书”,就是用朱砂纸撰写的婚书,据说百年都不会褪色,只是之前也就停留在书本的描写之上,隐约记得好像要用什么“水飞法”来处理细细研磨过的朱砂粉末,书上的寥寥几句话看着倒是不复杂,但极其考验耐心。
“你的东西拿回来了,现在有需要的吗?”纪临白站在门口,手里拎着她的行李。
“我来吧”,谈音放下手里的书,走出去接过她的行李箱,拉着去了纪临白的卧室。
等她拿了笔记本电脑重新回到书房,纪临白在研磨朱砂。
“你不会还会做衣服什么的吧?”谈音换了一件鹅黄色的针织衫,整个人软绵绵的。
“暂时不会”,纪临白回答:“不过可以学。”
谈音笑了笑,私心觉得,他的浪漫很传统。
花灯、剪纸、风筝、孔明灯、朱砂纸、雕刻……他好像对传统的手艺都情有独钟,也喜欢动手做这些。
就连他的长相,也是很传统的那种美,特别是专注做事的时候,有一种冷清的勾人的气质,让人不忍轻易碰触。
其实,当代人对于情感,对于爱的表达,是一种乐于表达,也吝于表达。我们极少会把对对方的爱与思念见诸笔端呈于纸上,让它漂洋过海终于抵达思念的人,让它们随着时光一起等待见证也一起变老,就好像那句永远不会变的誓言。但因为有着现代的各种的发明,要长时间见不着面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极大的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一句我爱你不用一秒的时间便传到了对方耳朵。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便捷,让我们对那一秒的犹豫或者毫不犹豫都产生了怀疑,很难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睹物思人,也没有了见字如晤纸短情长的期盼。
谈音把电脑放在书桌另一端,开始做自己的事。
她和他,还真的是挺配,她于手工作品不仅欠缺了天赋更缺了巧手,但只要涉及到吃的那她还是有自信的,而他对各种的小玩意儿很是得心应手。她偏向于务实,他更精通于浪漫,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是一种互补吧。
谈音只当纪临白的“写情书”是随口说说,直到她真的收到了“情书”。每星期两封从不缺席,但也不寄出,积攒着等两人见面了一起看,工整写在朱砂纸上的蝇头小楷。内容有不连贯的是他没来得及即刻分享的日常趣事和片段感想,甚至是一段忽然想到的代码,他会给她演示。而连贯的是一个关于陪伴的故事,更像是一个假设命题:关于平行时空里的谈音和纪临白的故事,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两人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同桌,陪伴长大,虽然会有争吵但往往不到十分钟他就忍不住去找她因为不想她伤心太久,也会因为两人的心思不同而冷战但往往也能够沟通,会给她补课会带她郊游和她一起放学回家养猫等等,倒叙和顺序穿插,以纪临白的角度来写的,完完全全剖析的是他的内心,所以她更愿意称之为他的“少年日记”,就连那些不期然间的心动吃醋都比梦中还要美好。
原来,是诗的,不仅仅只有少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