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大明世祖> 第六十七章喜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七章喜人(2 / 3)



赵先生眼皮都不眨,直接道:“下次不要带东西过来了,这点小事不值得。”

话是这样说,但鸡蛋在桌上放置时,他丝毫屁股都不挪动,就直接拿过书信,细细看了起来。

不一会儿,他竟然直接惊起,呼道:“陈大脑袋,你大儿子要回来了。”

“回来了?”陈大脑袋一时间没转过弯来。

“不是三年的时间到了吗?陈信这小子在东北辽东参军了半年,他说开垦了上千亩亩地,朝廷给他发了一百亩如今发达了,就想着带一家人过去……”

东北的建设兵团,是迁徙百姓的变种。

招募农村的青年入伍,让他们开垦土地,建设边疆,然后再用土地诱惑其一家人搬迁。

相较于之前直接强制迁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毕竟破家值万金,再加上宗族姻亲等牵扯,哪一次不是弄得人心惶惶难以终日?

而且,这样做的话对于朝廷来说成本极高,百姓、朝廷都没好处。

而用招兵的方式,间接移民,就能很好的处理此事了,更为缓和。

“乖乖,一百亩——”

陈大脑袋惊了。

即使山东战乱年间死伤无数,还有大量的百姓被掳掠到辽东,但人均土地面积却很少,早就度过了开荒种田的好时候。

在村里,陈家顶多只有十来亩田地,而且都是旱地。

“赵先生,这一百亩地,是旱地还是水浇地啊?”赵大脑袋忍不住陪笑道。

“是水浇地。”赵先生摇头笑道:“他是准备接你们过去享福呢。”

“这辽东,可是有鞑子的……”

陈大脑袋忽然就缩了缩脖子,畏惧道。

“这是哪一年的陈年往事了?”

赵先生沉声道:“辽东安稳的很,边疆是吉林,辽东是内陆,比山东好多了。”

陈大脑袋这才欢喜不已。

一百亩地,这在老家岂不是个小地主?

到时候就能供老二读书了。

说着,他看向了二狗,满脸的期盼。

只要家里出了一个读书人,立马就是鲤鱼跃龙门,成为人上人。

到时候,陈家也是大户人家了。

越想,他越是欢喜。

一家人回到家中,欢天喜地的开始迎接大儿子的归来。

果然,半个月后,陈大狗,即陈信,则带着大小包裹,坐着赶集的牛车,回到了家中。

离去不过三载,家里的篱笆院变成了土墙,几个漏雨的破房,也已经被整修完毕。

屋前屋后都是菜,几只鸡咯咯叫着,对于生人的到来满是警惕。

“爹,咱们家什么时候养鸡场了?”

陈大狗一身棉袄,包裹得严严实实,满脸的红光,高大的身材,显得极为魁梧。

相较于之前的瘦弱干枯,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你走后半年,寄来钱的时候,就养了。”

陈大脑袋跟在儿子身后,满心的欢喜:

“估摸着养了两年半了,整个咯咯叫,蛋倒是下的不错,待会儿你尝尝,保证跟辽东不一样。”

“嗯!”陈大狗肯定地点头:“您这鸡脚露出来都是黑的,肯定好吃。”

一家人难得团聚,桌上也摆满了菜。

咸菜自不必提,一盘腊肉,一盘鸡蛋,就是整个桌上最大的菜。

几个弟弟妹妹咽着口水战,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而娘则拉着几人,低声呵斥道:“这是给大哥吃的。”

陈大狗则毫无怜惜地将肉菜夹给了弟、妹,父、母碗里,开口道:“在军中虽然俸禄不多,但吃喝不愁的,辽东别的不多,就是肉多。”

“漫山遍野的都是兔子,野猪,狍子,鹿,随便一抓,就能吃个几天,水里的鱼肥得像狗,有半个人那么大……”

在陈大狗的描述中,辽东除了冬天冷一点,基本上都是好处,至少比山东好。

这让一众弟弟妹妹馋得不行。

说起那一百亩地,他昂首道:“都是上好的水浇地,开荒了两年,明年就是熟地了。”

“就算是再不济,也能让我们全家饿不死。”

孰料,他爹却抬起头,问了一个毫无相关的问题:“辽东的教书先生多吗?”

“虽然比不了咱们山东,但还是有的。”

陈大脑袋露出了失望的神情:“二狗要是请不到一个好先生,日后怎么读书?”

“爹,你忘了,辽东人少啊!”

陈大狗忙道:“咱们县,考童生得有上千人,但在辽东,顶多百来人。”

“只要二狗稍微努力点,就能成为童生老爷,到时候再使把劲,就是秀才公——”

“嗝——”听到秀才公时,陈大脑袋瞬间打了个饱嗝,一股热气直冲后脑勺,整个人都快倒了。

多亏了陈大狗反应快,搀扶起来。

“秀才公,秀才公,二狗要是真成了,咱们家算是彻底起来了……”

如今,随着省试的施行,大量的读书人进入县衙,担任书吏、承办等职位。

而秀才,则是省试的种子选手,一旦参考,几乎不会被罢黜。

只要能争夺前三甲,就能破例担任知县。

换句话来说,秀才做官,简直是不要太容易,拥有了秀才的功名,等于是半个官身。

官,民,一字之差,待遇千差万别。

“移,咱们全家都得移。”陈大脑袋忙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