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过考虑到齐国的气候,西南三省,福建两广是首选。” 至于大臣会不会大权独揽,架空齐王,这可能性并不大。 因为齐国开荒的数年间,依靠的都是吕宋的支持,朝廷在这撑着,再不济也有大军。 脸上带着笑,齐王心中却是打鼓。 自幼锦衣玉食,虽然学习起来很痛苦,但是相较于那些普通百姓,却好的不能再好。 如今,离开家乡,去往异国开拓藩国,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皇帝倒是与这些儿子生疏了些,不怎么了解,但太子瞥见齐王之神色,自幼一起读书,他当然清楚。 这样想着,太子忽然道:“父皇,儿臣觉得,或许有许多藩王能力不错,也善于抚恤百姓,但开拓能力却不足了些。” “毕竟,筚路蓝缕着实困难,皇子也非全才。” “你能顾及到兄弟感情,我倒是很欣慰。” 皇帝微微点头:“那你的意思?” “儿臣觉得,可以设一个衙门,专门负责辅左藩王开拓,一来可以节省了藩王精力,二来也能在开拓后调回,避免了权重难返……” 太子不住地用余光观察着皇帝的脸色,一旦有所不对,立马就停止断言。 “三来,也是全了皇室的情谊。”朱谊汐欣慰道:“太子能有这想法,吾心甚慰。” 这的确是一个好方法。 将开拓成本,转接给朝廷,这不仅能加深对藩国的联系,同时也能尽快扶持藩国建立。 “那就在户部中,设立一个藩国司,专司于藩国开拓。” “每一个藩国,至少要帮三到五年才能真正意义的扶起。” 齐王感激的看了一眼太子,对着皇帝道:“父皇,这对于儿臣来说,实在是太好了。” “臣弟,也多谢太子建言。” 这一番谈话后,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似乎又融洽了许多。 …… 琉球府。 朝廷在帮忙琉球国,摆脱日本的控制之后,琉球王室在劝说之下,选择了内附。 也就是说,大明在几乎没有耗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收获了一府,虽然其中有击溃日本岛津家在先,但那只是帮忙而已,宗主国的义务罢了。 尚氏一族,也被迁徙到了北京城,被封为琉球郡王,一女入后宫为嫔妃,其余的子嗣,也与宗室女联姻。 这些年已然融为了一体。 由于是和平交接,这让琉球安稳的接受了大明的统治。 大明在这里建立了山北,山中,山南三县,总人口不过五万出头。 经过数年的发展,由于其地处台湾府与日本之间,属于中转站的作用,大量的船只在此补给。 人口的繁衍急剧增多,已然迈到了十万的关口。 这样一来,岛国的劣势尽显: 粮食不够吃。 毕竟许多的船只中转,除了澹水以外,也是要补充粮食的。 琉球知府为之无奈:“竟然又要去进口粮食,台湾那里怎么说?今年能运来多少。” 春耕后,统计完夏季的粮食收成,琉球府开始计量需要进口的粮食了。 粮食不足,自然是民间自己进口。 而琉球府,则只要保证水师的粮食安全,以及官吏的俸禄。 银圆和粮食,这两样俸禄都不能缺。 “台湾府也缺粮。”琉球府同知苦恼道:“他们的地都去种甘蔗了,种粮食的很少,去年还有余点,今年怕是也要从广东进口了。” 至于最近的福建,别提了,人多地少,自己就得往外进口粮食。 “要不,咱们去广东?” “太远了,粮价也贵,距离远成本也高,咱们得贴钱了。” 运输成本在这,海上运什么都比运粮赚钱,至于朝廷的海运,那纯粹的是因为生存问题。 当然了,运河空出来之后,都被做商用,用关税来弥补,也不算什么。 水师和琉球府官吏的俸禄,基本靠自给,如果花钱太多,就得倒贴去买。 赋税低了,考成法下,前途危险了,这谁受得了? 事关未来的官途,知府咬着牙道:“为今之计,只能从鹿儿岛藩进口了。” 同知犹豫了:“这可以吗?毕竟涉及到属国。” “你傻呀,让民间组织船队去买,然后咱们再从他们手中买来,到时候与岛津家扯上干系的,就不是咱们了。” 知府笑着拍手,为自己的智慧感到震惊。 “府尊英明。”同知连忙拍马屁:“只是,咱们这番缺口,可是上万石,鹿儿岛藩民间自然没有,只能去联系藩府了。” “衙门如果不出面,怕是没几个人有这样的关系了……” “你这样看着我做甚?”知府见其目光聚集,忍不住道: “我的书信,幕僚,那可是能留下把柄的,绝不可能。” “去找找,我就不相信民间没人了——” 此时,在琉球府附郭,山中县码头,一艘八百料商船,缓缓的驶入港口,瞬间让大量的苦力包围。 岛津久成摸了摸头上的油头,见着个码头的繁华,感慨道:“一连数日都不得洗头,太脏了。” 言罢,自然是有惯常用的工人,只要船长去联系搬运工就行了,那就施施然的带着行礼,走下了船只。 走过栈桥,马车停靠多时。 “老爷,您终于回来了,家里有人等着您呢!” 管家迫不及待地说道,都有些着急上火,嘴唇上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