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大明世祖> 第八十二章秦国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二章秦国立(2 / 3)

/br>
确立了官制之后,就能安排那些降官、贵族,融入到官场上,从而迅速的建立秦国朝廷。

这是朱存槺早就应该做的,但之前不过是西贡这样一城之地,

“左长史刘观为首相,右长史毛复为次相……”

很快,一旁的宦官就开始宣读任免旨意。

王府的一些高官,基本上要么议政堂为相,剩下的都在六部任职,实缺在握。

当然了,作为亲王,其圣旨应当名为王旨,避免冲撞大明。

而在地方上,秦国目前下辖两府,分别是西贡府和占城府,两府各三县。

知府位高权重,当然也是王府旧臣担任。

而通判、同知等官,由于秦国狭小,所以也由秦王亲自任命,七成都是由地方的贵族、官僚担任,改变如今根基不稳的局面。

不过,在巡防营上,秦王则对朱静道:“众多京营的将士们辛苦开拓,除了一应的金钱以外,本王决定拿出一半的巡防营名额出来,让京营子弟担任。”

朱静闻言一怔,不曾想竟然还有京营的好处。

随即他就拜下:“外臣替将士们叩谢王恩。”

由于秦国正式建立,所以朱静必然是外臣,两人之间也没有,也不能有之前的亲密。

秦王则露出了些许笑容:“另外,本王准备组建御林军,若是京营之中有乐意留在秦国的,还望将军不要阻止。”

朱静闻言,沉默了一会儿,只能咬着牙应下:“这是自然。”

“只是殿下,仅仅凭借着两府之地,数十万民众,这远远是不够的,如今还有安南尚未拿下,御林军组建后,也要归我指挥。”

秦王笑容一僵,看向了首相刘观。

后者微微点头,秦王这才笑道:“这是当然,如今战事吃紧,除了王府应有的侍卫以外,其余的都归将军指挥。”

兵权完好,不耽误自己征伐安南,朱静倒是没意见,索性剩下来就竖起耳朵听着。

这时候,秦王就没言语,剩下来就交给了首相刘观。

这位秦国的重臣,此时转过身,面色严肃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今是该建立宗庙了。”

“这是应有之意,自不必提(朝廷礼部的官都闲的没事干,做完了。),如今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教化。”

“各县要建孔庙、城皇庙,这就是绝不能忽略。”

“除此以外,科举,则是我秦国立国之根基所在,拉拢那些土着贵族,士民,刻不容缓。”

这时,忽然礼部判书苦笑道:“臣知道王上和首相急切的心思,但无论是西贡还是占城,识汉字、说汉话之人,寥寥无几。”

“若是科举,怕是太过于匆忙。”

“此话在理。”秦王点点头。

刘观则道:“话是如此,但科举一设,却不能延误,朝廷可设在明年,也就是绍武十七年秋,有近一年的时间,还怕没人通诗书?”

“这几十万人,我就不相信没有聪明的。”

“我同意了。”秦王点头:“大不了到时候将难度降低些,只要能用就成。”

“殿下圣明——”群臣称赞拜下。

这一刹那,秦王感觉自己坐在了云端,飘乎乎的,一股透心凉,从脚后跟直冲后脑勺。

这就是大权在握的快感吧。

如此情况下,谁还舍得离开藩国呢?

爽完后,秦王后背、额头,满是汗水,浑身好像湿透了一般:

“另外,本王昨日去往地方巡视,察觉到了其湿婆教的情况……”

秦王一五一十地说着情况,尤其是强调湿婆教的四等人制,以及对民间的影响。

他小心又谨慎道:“我意,让民间继续维持其教,但在咱们汉人中,则不再施行。”

“不过,为了便于交流,联姻等事,本王不再其中,而诸位大臣,则五品以上者为婆罗门,五品以下为刹帝利。”

“至于普通的士兵和贫民,则为吠舍。”

“当然了,这只是对其交往时的身份,你们之间可互相联姻,也不用遵循湿婆教的规矩。”

说到最后,他又添了一句:“权宜之计罢了。”

这话听之,大臣们陷入了沉思。

母庸置疑,如果实行这个标准的话,他们这些人定然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大部分都在婆罗门,

但同时,如果听之任之,日后怕是会被影响,导致阶级固化。

“殿下,这是蒙元时期四等人制的变种,对朝廷不利啊——”有人昂首道。

显然,他心怀热忱。

“殿下,虽然一时得利,但长久以下,咱们秦国怕是会沦为蛮夷,被朝廷取笑——”

又有人想到了关键。

首相刘观思之甚久,最后首先发言:“殿下此话,可谓是因地制宜的良策。”

“列位都想一想,秦国百姓都在四等人,若是咱们不在四等人中,岂不是与其隔绝?”

“就像鱼离开了水,岂能长久?”

“试想一番,到时候本地人就会勾连地方百姓,豪强,架空主官,甚至是盘踞朝廷,威胁殿下……”

“那咱们不是白来了?”

这番话,立马让群臣醒悟。

确实在理。

于是,赞同的声音大于反对。

一旁的朱静,则旁观者清,他余光瞥了一眼王座上的秦王。

隐约可见,其嘴角露出些许的笑容,显然,这让他很满意。

很快,所有人的思想就被统一,正式施行。

“列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