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难掩心中怒意,忍不住喷薄而出。 满朝文武百官一时间寒蝉若禁,就连龙椅上高坐的黎玄宗,也忍不住打起了寒颤。 在1592年,后黎朝大将郑松击破北方莫朝,后黎朝重返升龙。 当时郑松权势炙手可热,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等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黎皇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 可以说,此时的郑氏,已经完全架空了黎朝,与日本一样,属于二元政治体系。阑 当然了,郑氏之所以没有废黜黎氏,主要是因为莫氏未灭,阮氏割据广南,武氏国中国。 一旦废了黎氏,手中就没有了大义,很容易被群殴。 这时,内阁首辅则昂首道:“北国亡我之心不死,派遣其子秦王,如今又灭了阮氏,南据广南,北有莫氏勾结,时乃我国大患。” “如今之计,必须灭了秦王,不惜一切代价。” “臣等妄言,大越宁与莫氏,也不舍明国。” 这番话,倒是让冷场了。 郑柞高坐,面无表情,而黎玄宗则是沉默不语,不时的偷看郑柞,等待他的回复。阑 实际上,郑柞此时的怒气,已经消散的差不多了。 作为一个统治者,天然的就对权力敏感,同时也是极有城府之人。 他当然明白,这群读书人天然就把脚后跟站在黎朝身上。 因为黎朝,就是驱逐明军建立的,天然的处于大义位置,一如明驱蒙元一样。 但他郑家,却非这样想。 如果能把阮氏二府放弃,换取郑氏为王,他巴不得如此,这样的话就能早日篡位,废黜黎氏。 不过,如今阮氏被灭,这值得让他大笑三天,但秦国立,却让人头疼欲裂。阑 火器这玩意在安南并不稀奇,火绳枪嘛,无论是阮氏还是郑氏,都有不少,但都明白火绳枪抵不过悍勇的长枪手。 明国的火枪却非同一般? “如今,还得从长计议。” 郑柞抬头,双目中满是凝重,沉声道:“咱们比邻明国广西省,若是南北夹击,升龙可就难保了。” “先派人去问询下,虚以委蛇一番。” “至少要等到咱们兵精粮足之时,才好南征。”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这场会议才算是结束。阑 待回到自己的王宫,郑柞就见到了几个西夷人。 “明人的火枪,真的是自来火?” 他沉声问道。 来人则轻笑道:“尊敬的国王陛下,秦军中有许多北京的京营,他们使用的正是燧发枪,也就是自来火。” “其中还有许多火炮,这是安南远远不及的。” “那你们能带来什么?”郑柞沉思片刻,抬目望之,目光中满是探寻。 “燧发枪,大量的燧发枪。”阑 荷兰迫不及待道:“只要你有黄金和白银,哪怕是铜钱,我都能给你带来大量的燧发枪。” “火炮呢?”郑柞颇为激动道。 “也可以,只要你有钱。”荷兰人笑道:“请您放心,我们跟大明是仇人,跟你们是朋友。” 郑柞这才点点头,陷入了思考。 早就数十年前,西夷就来到了安南,虽然瞧不起安南地贫民穷,但到底是还是有盛产粮食这个优点,故而还是有人西方人来做买卖的。 但传教士却是来了不想走了,即使郑氏不断地约束其人,但西夷就像是狗皮膏药,怎么也甩不掉。 也真是因为如此,郑氏才能迅速联系上和荷兰人。阑 “我需要五千杆燧发枪,十门火炮——”郑柞下定了决心。 此时,郑氏虎踞升龙,以红河三角洲为中心,拥有大量的人口和肥沃土地,实力乃安南第一。 同时因为阮、莫、武三家仍在,其施行府兵制、租庸制,承袭自唐朝,可以迅速的征集队伍,三番五次的南征北战。 其可以说是军国一体。 正是因为其独特的体制,才能让郑氏屹立两百余年。 安南大乱之际,北京却是歌舞升平。 正旦日大朝,可谓是中外云集,好不热闹。阑 太子也在成婚后,再次亮相,显得格外的精神。 当然,由于安南攻略问题,倒是让属国心有戚戚。 对此,礼部解释道:“安南之国,本是莫氏为国,如今黎氏为傀儡,权臣当道,礼崩越坏,民不安生,秦王仁德,不忍安南百姓沦丧,故而孤身一人去助黎主……” 这番话,来往的属国们半个字都不信。 但是架不住朝鲜不断地点头称是,其甚至恬不知耻道:“黎朝福薄,天命不久,正该由秦王国之,才算是安南百姓之福。” 没办法,接壤的朝鲜都不怕,其余的国家只能无奈接受。 毕竟在表面上,广西的军队一直安然无事,并未直接跨越国界出兵,人家直接把锅甩到秦王,他们自然也没法子。阑 形势比人强。 然后在这其中,哈萨克汗国却独树一帜,直接逼问道:“我等怎么听说贵国安西兵马,越过国境,直接出兵浩罕地区……” “那是为何追叶尔羌亡国之人,阿布都拉汗,故而出兵。” 礼部的人不慌不忙道:“而且,这是布哈拉汗国之事,贵国不加了解就大放厥词,着实胡闹。”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大明是属国呢——” “这……”“不敢,不敢——” 哈萨克汗国使臣无耐,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