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没发作,只是道:“大雪积压,你们得照顾人手清扫。” 言罢,他这才离去。 从这几人身上,他根本就没有看到军人的气质,反而市侩油滑显露无疑。 显然,五城兵马司并没了一开始就具有的军队气质,在他离开多年后,已经荡然无存。 牵着马,他缓缓而行,心中思量着五城兵马司的臃肿问题。 巡视到沟渠时,只是些许的堵塞,但并不严重。 不过,五城兵马司的精力又摊分了。 沟渠重要吗? 事关整个京城的脏乱问题,以及皇帝口中污秽累积后会助涨鼠疫等事,自然是非常重要。 自然而然,防火也很重,关乎生死,甚至是皇帝和百官们的安危。 但五城兵马司的主要工作,却是捕盗啊! “改变,必须改变了。” 朱静越是巡视,越是觉察到了五城兵马司的弊端。 陋习陈规且不提,但兵马司的臃肿却是最为要命的。 三千六百名正卒,外加近八千的白役,他们负担整个京师百万人口,放火救灾,疏通沟渠和街道,甚至还要管理户籍,颁发居住证一类的。 但其主要的捕盗工作却被疏忽了。 想到这些,他连夜草拟奏疏,一日顶着黑眼圈,觐见皇帝。 “改革五城兵马司?” 皇帝露出感兴趣的样子,看着这篇满是对兵马司的控诉,不由道:“你可以有什么方案?” “臣以为,必须拆分五城兵马司。” 朱静沉声道:“走水之事,可设禁火司;疏通沟渠和街道,可设净街司。” “至于原先的兵马司,依旧负责捕盗之事,只是那些奸猾老吏是要不得的。” 两兵马司划分三部分,这倒是个好主意。 等等,这不是消防、卫生、公安吗? 朱谊汐瞬间恍然。 不过,他细细地琢磨着方案,却觉察到了一个缺点:太分散了。 字房制,以街道设字房,从而达到从严控制,细微控制的目的。 但这样一来,五城兵马司真正握在手里的却不过数百人,对于庞大的北京城来说,一旦发生事故,这点人根本就不够。 也就是机动性不强。 所以,新改革要结合控制和机动性为一体,把漏洞给填补上。 想到这里,朱谊汐陷入了思考。 良久,他才开口道:“即日起,五城兵马司还名为巡警总厅,其下辖消防司、净街司、捕盗司、总务司。” “巡警总厅设总指挥使,正四品衔;副总指挥使四人,从四品。” “巡警局又下辖四大分局,各自位于宛平、大兴、宣武、崇文四县,其分局为设指挥使一名,正五品,副指挥使四人,从五品……” “分局如总厅,同样设四司,由四大副指挥掌管。” “以五条街道,千户为限,划分辖区,建立支局,正七品,一如之上设立四司……” 说白了,就是把之前的总—分,变为总—分—总。 建立大明版本的警察制度。 一个街道设一字房,太过分散了。 朱谊消化着皇帝的话,他琢磨了良久,才道:“陛下,这般一来,哪怕是普通的支局,也要将近二十来人。” “没错。” 朱谊汐笑道:“总厅起码得有五百人,分局得有两百来人。” “粗略一算,一万人左右吧!” “人数不够,就把白役纳入吧!” 朱静自无不可。 细细思量,他就觉察到了总巡警厅的权力巨大,几乎是把各大县衙压了一头。 钱粮反而是其次了。 京城内外城,一万人马,怎么说也是一股强大的实力。 当然了,城墙上有京营,皇城有侍卫司,这一万人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甚至可以说,这点人数还有些不够。 更别提了,还有巡城御史监察着,谁敢乱来? 朱谊汐心理倒是安排的很好。 县衙审理民事,巡警们负责刑事案件和缉捕工作,各不侵犯。 这也是初步设计,若是有所不适应再进行微调就是了。 眼皮子底下,怎么着也得建立起近代警察制度。 甚至在他有生之年,还想建立警校、警衔制,正式的发扬光大,普及到天下府县。 而这京城的操盘手,就是朱静了。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朱静,希望他一如既往地带来成功。 似乎感受到了皇帝的目光,朱静满脸坚毅之色。 虽然他无法明白这样的历史重担,但却已然觉察到了巡警总厅的强大实力,以及皇帝给予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回到五城兵马司,朱谊开始就大刀阔斧地改革。 他先是在内城,租赁了一个四进院子,安置整个巡警总厅的所有人。 原本的县衙,他已经让人重修,扩建。 这在历来不修官衙,显示清白廉洁作风的大明来说,是极为罕见的。 再之后,四大分局一如既往地,建立新衙门。 街道的支局则同样如此。 四个司,净街司、消防司,捕盗司,一目了然,而总务司则看上去比较模糊,但却负责户籍、市场、采买等事,权力依旧很重。 四司都属于杂务,事多功少类型。 一群老油条们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