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大明世祖> 第六十章锡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章锡兰(2 / 3)



“若是能招个十来万,咱齐国算是真正的立国了。”

齐王叹了口气。

还是家里太单薄了。

如果把吕宋作为封国该有多好,他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望着平静的海面,白色的海鸥不断的起伏,齐王轻声道:“接下来的国事,就交给几位了。”

“殿下,您要回北京吗?”

“没错。”齐王道:“王妃,世子还在北京,我来齐国待上半年已经算是不错。”

“放心,等到旱季我会再回来的,到时候就不是我一个人啦。”

这番话,齐国官吏就浑身一震。

看来齐王将要彻底就藩了。

这是大大的好事。

……

锡兰,燕堡。

在被转移到锡兰已经数月,朱太子一家人倒是发展迅速。

葡萄牙人露出了亲善的意念后,几日后就带来了商队,在燕堡建立了商站。

一开始,燕堡只能靠剥削半岛上的部落贡献鹿皮等兽皮,换取了一些盐巴、火药,以及急需的铁器和耕牛。

这些紧要的物资,让燕堡的实力不断地增长。

对于物资的渴望,让燕堡上下格外的团结,同时露出了饥渴的野心。

短短几日内,他们就收编了大小十来个部落,建立附庸军,自己人端着火枪督战。

依靠着人海模式,第一个月,他们就征服了燕堡方圆百里的部落。

第二个月,燕堡方圆两三百里的大小部落也开始顺从。

于是,燕堡控制的村落,达到了近五十个,人口突破了两千人。

朱慈烺优中选优,从远近关系,服从程度,挑选出了两百顺从的土民,让他们成为了所谓的燕军。

家丁为军官,子侄为将领,但是初步的建立了一支军队。

但同时,他还建立一支亲军,全部由火枪组成。

人口的增加,让燕堡直接管理的模式就行不通了。

不得已,朱慈烺以锡兰郡王的身份,将他们进行郡县化,即建立乡里制。

或者说是锡兰特色化的地方制度。

以五村为一里,燕堡任其为里长,负责管理这五个村落,如收税、诉讼,征兵等事。

而在其上,每五里,即25个村落,作为一乡,设立乡长、乡老、乡僧。

乡长由汉人担任,也就是他的子嗣,手底下拥有一支五十人组成的军队。

负责军队。

乡老则负责教化和民政,负责征粮和诉讼,由土人之中威望较高者担任。

而乡僧,这是锡兰的特色了。

因为在这个地方,基本上都是泰米尔人,信奉的是所谓的婆罗门教,宗教思维极其浓厚。

为了更好的治国,管理宗教就势必要做,所以就有了乡僧。

燕堡辖两乡,乡辖五里,里辖五村。

同时为了分割土人,朱慈烺将第一月归顺的土人,一个个赐予了明人姓氏,并且允许他们来到燕堡贸易。

更关键的是,他们的赋税只有三成。

而其他部落,则为五成。

燕军也是从这些部落中挑选出来的。

巨大的落差,以及优待,让这群土人对燕堡拥有较大的向心力。

同时也让土人人心不齐,很难勾结一起威胁到燕堡。

虽然只有2000人,但朱慈烺却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愧是参加童子试的人,对于大明的基层了解颇深。

在中央,朱慈烺却也大方。

他封自己的二弟朱定为定国公,老三为永国公,一人安排了一个村子作为直管地,赋税由其征收消费。

老三不满:如今天高皇帝远,大哥为什么不将我们封为王爷?

朱慈烺则不惯着他们,直接道,虽然这里距离大明万里之遥,但你们不要忘了附近还有葡萄牙人。

一旦他们知道我们与大明勾连不深,甚至是弃子,到时候可就危险了。

甚至他还要求两人不得改会原名,依旧是朱定,朱永。

而他自己,对外也一直称锡兰郡王,朱赐。

随着过年的临近,整个燕堡也热闹起来。

连续破获了不少的部落,燕堡不仅解决了女人不足的问题,甚至还拥有了大量的奴隶。

男女老少在一起不过百人,但奴隶却超过两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的增加。

而增加的原因,自然是现实的要求。

开垦土地,自然需要大量的奴隶,总不可能让朱家人自己上吧?

朱赐一身麻衣,头发被扎起,身后带着几个亲卫,看着成长底下热闹的市集,不由得感慨万千。

在他身后,就是一家人居住的燕堡。

万丈高楼非平地起,而是一步一个台阶而来。

“这般赶集,怕是很快就能凑够足够的象牙和皮毛,与葡萄牙人贸易了。”

“大哥,还是你的法子高。”朱定忍不住赞叹起来:“咱们只要费一些海盐,实在是太赚了。”

这时候,老三朱永也赶了上来,见到两个哥哥在聊天,他忍不住摇摇头:

“二哥,市集的妙用不止这些。”

“能够来咱们这交易的,都是亲部,他们在咱们这还去足够的盐和粮食,就能卖给其他部落,赚取更多的钱。”

“随着时间越久,他们对咱们燕堡向心力就越大。”

亲部,指的就是燕堡建立之初,第一个月征服的部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