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大明世祖> 第一章金边高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金边高棉(2 / 3)

不易。”

秦王滴咕着。

眼瞅着秦国安稳,之前万众一心的场面也就渐渐消失了,争权夺利已然开始。

这般想着,他对于议政堂的大组成颇有几分不满。

三位宰相,刘观和毛复都是明人出身,王府旧臣,在朝政上强势的很。

因为当年在西贡他准备效彷种姓制,被皇帝骂,所以到现在这些人还把他当做毛头小子。

要知道,他已经二十岁了,抵达安南近四载,什么都懂也知道,岂能任由他人摆布?

“得用人。”

秦王面色平静,嘴边滴咕着。

议政堂三人太少,起码得五人。

三汉两土,最为适宜。

……

与此同时,在西贡,一支船队缓缓而来,大小十来艘船只乘风破浪,登临这座城市。

船上下来了近千人,带甲之兵就有五百之数,一个个颇为雄壮。

西贡知府热情相迎,脸上的笑容止不住。

而下船的为首三人,则缓步而来,脸上带着感动。

为首为一武将,三十来岁,看起来颇为年轻,一身细麻衣但也遮掩不住身上的气质。

两旁则为都是文人,四十来岁,穿着长袍,额头上满是汗水。

“在下西贡知府,拜见阁下。”

其头戴乌纱帽,右衽青袍上的一只白鹇,若隐若现,年若三十来许,大大方方的弯腰行礼。

由于藩属制,虽然秦国依旧是九品十八阶,但正一品不设,就算是议政堂宰相也不过是二品罢了。

所有的官阶降了一品。

所以明朝正四品的知府,此时在秦国也不过是正五品罢了,不能穿绯袍而是青袍。

因为弄不清楚来人的身份,所以只能称之为阁下。

“某乃夏津子朱参,见过知府。”

朱参微微一笑,拱手道。

“在下卫国开垦司掌司张原——”

“在下卫国军务司掌司元丞——”

知府顾广为之一笑,果然是卫国大军。

“殿下已闻卫国之藩,特令下官配合。”

知府顾广迎三人入了队伍,乘上了抬竹椅上。

“这?”

见三人疑惑,顾广忙解释道:“我秦国湿热,马儿不耐其卑湿多有疾病,牲畜也受蚊虫之苦,如今正是忙的时候,所以就用抬轿了。”

朱参三人恍然。

果然是一国就有一国的风俗。

如今只能入乡随俗了。

朱参坐下后有四轿夫起抬,其他三人则是两人并肩而抬,这其中显然是有着森严的规矩。

子爵虽小,但也是上国之爵,不亚于国内的郡伯,自然要尊敬有加。

很快,府衙就到了。

朱参等人一见,其不过是大明县衙的大小,甚至比不上某些大县,着实不符合身份。

大厅中早就摆放了一桌酒席。

十二菜三汤,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见谅,秦国贫瘠,而且天气湿热菜多不耐存,搜了一些

能吃的,合乎口味的还真少,只能落下这些了。”

“不过厨子是从广东请来的,倒是不错。”

朱参客气了一番。

落入在他眼中,无外乎一些鸡鸭鱼肉,能吸引他目光的则是一些肥美的海虾,石斑鱼罢了。

饭毕,几人歇息片刻,喝了杯绿茶洗了下肠胃,才开始聊起正事。

“不知高棉如何?”

朱参主动提起了话题。

“高棉,也可以叫做金边国。”

知府顾广轻声道:“在之前其国都在吴哥,可惜被暹罗人占了,国都就迁徙到了金边,所以一般称呼其为金边高棉。”

“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区分其国。”

“那这个金边高棉又如何?”

“弱,不堪一击。”

顾广叹道:“我等脚下的西贡,早在六十年前就被安南谋夺,只是没多经营罢了。”

“如今国王叫巴东拉嘉,王权暗弱,地方割据,无论是暹罗还是之前的安南,都不将其放在眼里。”

朱参点点头,这跟他了解的差不多。

“其国兵马虽有数万,但若以王师对之,五千之数则成。”

高棉王国的巅峰时期在于之前的吴哥王朝,后来暹罗占据其都城,把他打得四分五裂,不得不迁都金边。

所以吴哥王朝和金边王朝,实际上是同一个王室,其血统未变,依旧如故。

但金边王朝却远不如吴哥王朝,就连只掌控三府之地的阮氏也能欺负他,嫁女来进行渗透。

可以说,此时的高棉与安南简直是天上地下。

聊完了高棉,朱参问起了秦国的支持。

这也是卫国建立的基础。

没有秦国的支持,拿下高棉也是一件难事。

“殿下与卫王为兄弟,两国关系亲近,所以吾王准备了粮万石,铠甲五百副,弓、箭无算。”

顾知府笑道:“供应您这几百人,倒是绰绰有余。”

相较于秦王建立的艰难,卫国简直不要太容易。

不需要种田,不需要建城,只要集合军队,就能购买粮食等一切物资,还有向导指引,直捣黄龙。

对此朱参一清二楚,他对此却不怎么满意:

“卫王殿下从京营、边军中招募了三千余人,看着虽多,但征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